深评丨新时代改革更需要“剪刀精神”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陶克强 姜鹏飞 朱胜伟 责任编辑
王天骏
2018年06月07日 22:05:42
唯改革才有出路,唯创新才有未来,新时代改革需要敢作敢为的“剪刀手”“破冰者”“实干家”。
6月6日,是“改革先锋”步鑫生去世三周年的日子。他的家乡海盐县有许多人通过祭奠等不同的方式来纪念他。在这个既普通又特别的日子里,作为浙江改革开放史上著名的先行者,我们要永远记住“步鑫生”这个闪光的名字。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门槛上回望,我们欣喜地发现,步鑫生昔日大胆改革、努力创新的“剪刀精神”,对推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作为上世纪80年代全国知名度最高的企业家之一,时任浙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的步鑫生“用一把剪刀,剪开了中国企业改革的帷幕”,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用过的剪刀被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这是浙江的骄傲,更是嘉兴的光荣。
步鑫生虽已远去,但他的“剪刀精神”魅力依旧。他率先提出“人无我有,人有我创,人赶我新”的生产方针;推行“日算月结,实超实奖,实欠实赔,奖优罚劣”的分配原则;喊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你砸我的牌子,我砸你的饭碗”的时代强音……正是这些改革和创新,“在计划经济铁壁上炸开缺口”,也使该厂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
改革有风光,也有风险。步鑫生因勇于率先改革而名动全国,也因有过决策失误而受到争议。但当年的结论是,“步鑫生虽然有缺陷,但是改革的事情并没有错。”中央指示全国推广步鑫生的改革做法。可以说,对改革者宽容,为改革者担当,给改革者撑腰,有力推动了中国改革大步向前。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改革,需要由实践来修正,需要由实践来检验,也需要由实践赋予新的活力。正如步鑫生所言,“改革本来没有路,是一块块铺路石铺出来的,我步鑫生也就是其中的一块。”人们正是从这一块“铺路石”上,看到了什么地方有“地雷”,什么地方有“漩涡”,能用什么办法“绕过去”,更多后来者避免了走弯路、留遗憾。这也是步鑫生大胆改革、努力创新的“剪刀精神”的巨大价值所在,在深化改革的今天显得弥足珍贵。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进程中,一大批像步鑫生一样的改革先行者在浙江脱颖而出。这些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推动着浙江改革大业铿锵前行。40年的浙江发展史,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改革史;40年的浙江发展路,就是一条波澜壮阔的改革路。正如省委书记车俊在今年1月2日召开的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会上所总结的那样,“浙江发展之所以有现在这样的大好局面,关键在改革;未来要实现‘两个高水平’的奋斗目标,关键还在改革。”
改革的确是一次永不停歇的远征。从计划走向市场,从贫困走向小康,从短缺走向充裕,改革领域不断扩大,改革力度不断加强,改革红利不断释放。而进入新时代,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从前少。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40年前。比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面对这一串“问题清单”,“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在改革再出发的新征程上,我们更加需要具备步鑫生那种大胆改革、努力创新的“剪刀精神”,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坚韧,“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闯劲,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剪”起,从掣肘企业发展的障碍“剪”起,从部门各自为政的顽疾“剪”起。剪开诸多利益纠葛,剪除各种关系缠绕。“不肯一事苟且,不肯一时放过”,真正来一场坚决、彻底、持久的自我革命,“剪”除与新时代、新要求、新形势、新使命不相适应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将改革进行到底”……这庄严地向世人昭示,走进新时代,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出发,必须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导和激励更多的人都像步鑫生那样拿起“剪刀”,从时代充满挑战的考问中,拿出敢为天下先的胆魄,迸发“杀出一条血路”的闯劲,大胆“剪开各行各业改革的帷幕”,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当标杆、作示范,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当好新时代的领跑者。
唯改革才有出路,唯创新才有未来,新时代改革需要敢作敢为的“剪刀手”“破冰者”“实干家”。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像步鑫生那样具有大胆改革、努力创新的“剪刀精神”,与旧格局、与旧思维一剪两断,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改革新局面就会指日可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标签: 新时代;剪刀精神;剪刀;改革者;先行者;铺路石;闯劲;改革先锋;日子;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