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来自大调研一线的报告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动能转换样板

——绍兴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调研报告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马卫光    责任编辑 江于夫 郑亚丽 程永高
2018年07月05日 07:48:19

更多

绍兴是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大市。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充分,再加上资源、环境、产出对产业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我市传统产业发展碰到了“天花板”,经历了“成长的烦恼”。在这重大的转折关口,是“另起炉灶”还是“凤凰涅槃”,我们必须作出选择。

  根据省委“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部署和“‘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大调研安排,前段时间,我带领调研组,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这一课题,赴柯桥、上虞、越城、诸暨等地开展蹲点调研,并分别召开由资深企业家、青年企业家、女企业家等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对如何进一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有了一些思考。

11.jpg

  一、基本情况

  绍兴是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大市,其中纺织、化工、金属加工三大重点传统产业产值比重超过60%。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充分,再加上资源、环境、产出对产业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我市传统产业发展碰到了“天花板”,经历了“成长的烦恼”。在这重大的转折关口,是“另起炉灶”还是“凤凰涅槃”,我们必须作出选择。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支持下,我们围绕“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目标,制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实施传统产业和开发区改造提升、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省级试点,全域推广新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经验,有序推进产业有机更新,打出了一套具有绍兴特色的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组合拳。去年传统产业产、销、利、税都实现两位数增长,新产品产值增长20%以上,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取得历史性突破,工业总产值进入万亿元俱乐部,经济实现较快恢复性增长。

  二、问题短板

  一是产业竞争力有待提高。这是调研中反映最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低端、资源低配、质量效益不高。去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仅为36.1%,低于全省6.2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GDP能耗分别比全省高28.9%、11.9%,规上工业主营业务利润率为6.6%,低于全省0.2个百分点。

  二是创新支撑力仍较薄弱。创新主体偏少,创新投入相对不足,去年规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34%,低于全省0.42个百分点,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4.15件,仅为全省的72%。特别是人才集聚能力不强,本地11所高校每年培养大学毕业生2.5万余名,仅有17%左右留在绍兴就业创业。

  三是文化引领力仍须提升。绍兴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文化产业发展不快,增加值仅占GDP的5.3%,低于全省1.5个百分点。从调研情况看,虽涌现了新锐文化、青藤文化、南湾科技等一批好的“苗子企业”,但文化与产业结合还不够紧密,以文化植入来提升传统产业的价值链、创新链还有很大空间。

  四是平台集聚度仍然偏弱。绍兴虽然拥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9个省级开发区和一大批工业园区,但能级普遍不高、综合承载力不强,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的工业产值仅占全市的65%。主要国字号平台在全国的排名都比较靠后,如绍兴高新区在全国147家国家级高新区中排第114位、袍江经开区和柯桥经开区在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中分别排第120位和173位。

  根据调研了解到的情况,我们认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六个浙江”建设任务和“四个强省”工作导向,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机遇,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短板,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上下功夫,在大项目、大企业、大平台建设上求突破,在改革、开放、创新、人才上齐发力,努力把绍兴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标杆、新旧动能转换的样板,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12.jpg

  三、对策措施

  (一)以三大省级试点为引领,加快优化升级传统动能。在绍兴的制造业格局中,传统产业三分天下有其二,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力军。我们要以传统产业和开发区改造提升、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三大省级试点为引领,以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优化生态链为导向,以纺织、化工、金属加工和黄酒、珍珠产业为重点,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全域提升、全行业提升、全产业链提升,确保通过3至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打造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塑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全省乃至全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作出绍兴探索。

  纺织产业在加快印染企业集聚提升的同时,积极打造设计“梦工厂”和智造“云工厂”,对标义乌国际小商品城,推进中国轻纺城“市场进化”,推动纺织印染服装之城向时尚创意设计和创造之都转型,打造“时尚纺织之都”;化工产业加快企业入园集聚,向生产清洁化、设备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发展,建设全球高端染料和绿色化工创制中心;金属加工向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领域拓展,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高端金属加工基地;黄酒产业积极创新品牌营销、拓展酒庄产业、融合文化旅游,加快建设黄酒小镇,打造“世界黄酒之都”;珍珠产业向珠宝设计、营销、展示方向发展,由“珠”向“宝”提升,建设国际一流的珠宝加工和贸易中心。建筑业是绍兴的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推进建筑和住宅产业现代化“双试点”,着力在建筑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及新型绿色节能建材制造上求突破,擦亮绍兴建筑业的“金字招牌”。按照布局合理化、发展集聚化、产业特色化、企业高新化、园区绿色化的要求,深入推进开发区(工业园区)整合集聚提升。充分发挥上市公司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主引擎、经济转型升级主抓手、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主平台作用,努力成为全省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为绍兴再造产业发展新优势提供强大动力。

  (二)以“市县长项目工程”为龙头,培育发展新兴动能。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是抢占未来制高点、实现区域经济弯道超车的关键。我们要坚持内生性动力和外生性动力“两手抓”,通过产业大项目谋划盯引,持续发力精准招商,全力培育新增长点和新动能。贯彻落实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聚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现代医药、新材料四大重点领域,深入实施《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精准招商等“六大行动”,集中优势资源力量,努力在智能技术+交通工具、集成电路+互联网、医药研发+产业化基地、新能源+材料上取得新突破,已成功引进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一批投资5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我们将继续以实施绍兴版“市县长项目工程”为龙头,牢牢把握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时间窗口,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全力盯引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厚植绍兴发展新优势。

  (三)以“一区两廊”建设为载体,全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大平台。绍兴处在杭州湾南湾地理中心,发展湾区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抢抓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和杭州、宁波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建设“一区两廊”,协同推进平台、科技、人才、政策等,全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大平台。以滨海产业集聚区和绍兴高新区为主体,加快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绍兴全面融入大湾区的主阵地、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和推进杭绍甬一体化的先行区。以杭甬高速和杭甬客专为主轴建设科创大走廊,全面优化调整创新链空间布局,集聚各类创新要素,主动对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和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积极建立起与沪、杭、甬优势互补的产业创新体系。以萧甬线、古运河、新运河、鉴湖为脉络建设文创大走廊,充分发挥历史文化优势,坚持文、商、旅融合的思路,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产业,推进阳明故里、书圣故里等历史街区改造提升,积极构建时尚智造、国学文化、特色工艺、养生休闲、水乡民俗等五大文创产业链,以文化产业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同时,进一步深化平台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系统谋划扩大开放的具体举措,积极融入全球和“大湾区”创新体系与产业分工,全面推进大平台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四)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优化产业生态链。新形势下,区域竞争本质上是发展环境的竞争。我们要紧抓“最多跑一次”改革这个“牛鼻子”,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流程再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实现“一窗办、全城办、一证办、移动办”,让企业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积极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标准推地”、全域能评等系列改革。以“大通道”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绍兴“两横两纵两对角”复合交通走廊,积极谋划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杭甬城际铁路,加快推进杭绍台铁路、杭绍台高速、金甬铁路、杭绍城际铁路、轨道交通1号线等重大项目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越的交通物流环境。深入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危、治垃圾,全域推进大景区、大花园建设,促进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

  【作者为中共绍兴市委书记】

标签: 传统产业;绍兴;动能;现代产业体系;改造;产业发展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7/W02018070527479168096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