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号丨大学生跪求双十一不断网,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刘雪松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8年10月31日 16:03:57
正确的消费观,并不是能不消费就不消费,而是基于家庭收入状况、个人支付能力所产生的合理消费。
这两天,湘潭大学宣传栏上的一封请求信火了。这封落款为“来自一位购物车已满学子的呐喊”信,在“恳请学校今年双十一能高抬贵手”不断网时表示:千万秒杀无法体会,此为不仁;海量红包没法去抢,此为不义;严重与全社会脱节,此为不智;严重挫伤学习热情,此为不勇。
如此跪求,引来很多大学官方微博的热烈支持。理由虽充分,话却有些糙。对此,湘潭大学回应:双十一主要就是让学生“剁手”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肆意地狂欢,肆意地去放纵自己消费。这种浪费习惯,不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原则上会断网。
校方此言一出,争议四起,在所难免。很明显,学生虽话糙,学校理也偏。本来湘潭大学每天零点断网,是校规里的常规。双十一这天要不要破这个例,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和讨论。但这番回应,却让很多大学生感觉到校方的理念有硬伤了。因此看似在“为学生好”,而很多大学生却不愿领这个情。
天猫双十一办了10届,成为现象级消费现象,显然主要不是让谁“剁手”的。所谓“狂欢”,是因为商家与消费者在这个平台上,约定俗成的一种消费仪式。在这一天,平时不打折的商品,集中在这一天大打折扣。买家在这一天找到了具有认同的性价比商品,也找到了花钱省钱的方式。虽然消费者群体中也有冲动、过度消费的情况存在,但真正过了这天就“吃土”的说法,只是消费群体中一种带有夸张、傲娇意味的表述。它更多传递的是社会群体的消费能力,而非抵触情绪。
湘潭大学所说的良好消费观,本意很好,但从表达的意味来看,却是有着传统落后的消费理念的。很多大学生,平时舍不得买的心仪商品,在双十一这天等到了能够省钱的机会,然而学校断网了,学校却以“为学生好”的姿态拒绝学生的“跪求”,这样的教育观、消费观,显然充满着思维的僵化与权力印记的硬伤。
正确的消费观,并不是能不消费就不消费,而是基于家庭收入状况、个人支付能力所产生的合理消费。如果大学校园里的教育工作者,对于这样简单的消费现象都不能客观解读与准确分辨,那么表现在教育与管理的行为方式上,不说容易误人子弟,至少耽误了学生合理消费、节约开支的机会,这是对学生与这一消费新形态构建体系的不够尊重。
大学生跪求双十一这一天不断网,不是要求校园里天天不断网。这样的要求,实在不能算太高。实际上校园断网,并不能完全阻止大学生参与双十一消费活动的热情。学生作为手机用户4G的流量多多少少还有。最不济,也会让大学周边的网吧乐开怀,因此断网之举,并不能实现校方想要的所谓“养成良好的消费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反而让学生断掉了参与互联网时代的体验感,断掉了大学生及早参与社会观察,与社会主流消费观念和节奏贴近与吻合的机会。大学教育,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让学生适应新时代,适应不断变革的环境。这也是教育具有互联网思维的重要体现。幼儿园的管教都注入大学教育的思维了,如果把大学生当成幼儿在那儿教育,显然是不合时代的节拍的。
双十一,大学需要教育和引导的是科学的消费观,而不是简单地将限制消费当成“为学生好”。让学生消费时,为自己的支出能力负责,为家庭与接下来的生活负责,该买的买,该下单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下单。这样的教育才是科学的,这样的教育观才是得体的。双十一破个例,让学生有节制地消费,学生们的三观乱不了。
标签: 湘潭大学;学生;消费;消费观;大学生;学习热情;宣传栏;学校;校方;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