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走出融合中的“迷思”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康乐    责任编辑 肖纯
2017年02月19日 07:46:22

更多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会自觉。要走出上述迷思,媒体人在媒体融合发展中需要在理念上实现几大转变,如从主导到交互、从大众到分众、从单体到多媒……最终,从自醒走向自觉,实现浴火重生。

  原标题《走出融合中的“迷思”》

  媒体融合发展有两个层面:显性层面,即内容、渠道、平台等的融合;隐性层面,即文化和理念的融合。后者作为“看不见的手”,影响更为深远。作为承载文化与理念的主体,媒体人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对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从被动相加到主动相融,媒体人亟须走出融合中的三种“迷思”。

  走出产品迷思。传统媒体是以内容为根基的传播系统。媒体融合发展时代,很多人大呼内容为王已经过时、渠道平台才是王道。其结果是新媒体过分倚重渠道和平台,忽视内容生产,在渠道不断拓展的同时,优质内容并未与之同步。事实上,内容生产在媒体融合发展时代依然至关重要,优质内容依然是媒体的立身之本。当然,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媒体需要充分考量移动互联时代的用户到底需要什么内容。为此,媒体人应增强几种意识:特色意识,充分考虑载体特性和新媒体发展规律,不能一稿打天下;用户意识,避免自我陶醉、自我满足,要琢磨用户体验;运营意识,不能只管生产,不顾传播效果;短板意识,认识到可视化、视频、直播等的发展趋势,补齐自身短板。

  走出技术迷思。媒体的每一次更迭都是新技术驱动的,技术在媒体发展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媒体融合发展不能止步于花样翻新的新技术。技术膜拜者往往忽视媒体融合发展的社会文化情境以及媒体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出现融合发展误区。当前,有些媒体人盲目迷信新技术带来的新渠道,认为有了“两微一端”就是融合发展,只追求渠道扩张却不关心实际传播效果,使融合发展流于形式。还有一些媒体人迷信数字,追求下载量,并不关心激活率和活跃度。这样的媒体融合发展往往陷入技术至上的怪圈,歪曲了技术作为工具的本义。

  走出身份迷思。新媒体一路高歌猛进,与之相伴随的是一些传统媒体困难重重。一些传统媒体人因此消极悲观,认为自己在新形势下难有作为;还有一些媒体人因循守旧,害怕改变;更有媒体人陷入了媒体消亡论和职业消亡论的悲观主义论调中。这种沉沦与无为,无疑是不可取的。美国著名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认为,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下的发展取决于其“可靠的定位性”,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政治功能,正是不可替代的“可靠性定位”。传统媒体人不可妄自菲薄,而应积极投身融合发展实践,在新的格局中找准自身坐标,重塑职业价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会自觉。要走出上述迷思,媒体人在媒体融合发展中需要在理念上实现几大转变,如从主导到交互、从大众到分众、从单体到多媒……最终,从自醒走向自觉,实现浴火重生。

标签: 媒体人;传统媒体;媒体融合;发展;渠道;传播效果;媒体发展;层面;消亡;理念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21926227595151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