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牛粪提案”充满爱的温度

来源:中青网
作者:刘根生    责任编辑 张韬
2017年03月12日 08:40:52

更多

范小建的“牛粪提案”看起来的确有些微不足道,但是与七八百万牧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样的提案切合实际、惠及民生,更充满爱的温度。

 3月8日下午,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提案办理协商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原副组长范小建抢到了发言机会。范小建今年的提案与牛粪有关,他希望国家支持推广高原牛粪捡拾车,改善高原牧区传统牧民艰苦的生活条件。(3月10日《中国青年报》)

  与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高大上提案相比,“牛粪提案”除了听来就让人感到新奇以外,可能还有点给人不入流的感觉。然而,这件散发泥土味的“牛粪提案”却充满爱的温度,在这份沉甸甸的提案背后,饱含的是在农业和扶贫部门工作了大半辈子的范小建深深的扶贫情结,体现出一名有担当的政协委员对贫困地区群众深深的关爱之情。

  现代社会,牛粪是一个显得多少有些陌生的字眼,不用说城里人,就是绝大部分农村居民如今见到牛粪的机会也并不多。因为伴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崛起,牛作为农业生产好帮手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然而,在西藏和4省藏区以及内蒙古、新疆共约七八百万牧民的眼里,牛粪却是可以为他们提供生活能源的宝贝。不过,捡牛粪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不仅效率低,而且劳动强度大。

  对农牧区群众来说,将牛粪作为生活燃料由来已久,只是如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不仅是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传承,同时也象征着落后和贫困。虽然从现实条件来讲,让广大农牧区群众在短时间内告别牛粪用上清洁能源还不太现实,但是让他们减轻一些捡牛粪的劳动强度,也应该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之一。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只有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获得改善,我们才有可能实现全面小康。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们必须认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所以,精准扶贫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帮助农民发展经济,让他们的腰包鼓起来。立足现实,为偏远地区老百姓办一些实事,向农牧区群众推广高原牛粪捡拾车,改善他们艰苦的生活条件,这也是一种扶贫。

  范小建的“牛粪提案”从何而来?不是来自现成的总结报告,也不是来自飘渺的道听途说,而是来自两次进藏工作对于高原牧区传统牧民艰苦的生活条件的真切感受,来自对农村基层群众细微之处的关爱。有人说,有温度的提案才能称得上是好提案,这话并不过分。牛粪事小,民生事大。范小建的“牛粪提案”看起来的确有些微不足道,但是与七八百万牧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样的提案切合实际、惠及民生,更充满爱的温度。

标签: 牛粪;提案;农牧区群众;生活条件;牧民;高原牧区;扶贫;关爱;攻坚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31229335299894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