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关注“善终权”之争:还会有下一个琼瑶吗?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谢非君    责任编辑 杜博
2017年05月08日 21:45:09

更多

今天,我们讨论这件事的价值,一方面是更理性地看待生死,同时也为了明确,当周围人作出某种选择,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保留自己的观点。毕竟,怎么死,终究是一件私人的事情。而我们对此表现出的态度,却体现真正的豁达和善意。

  琼瑶阿姨和继子的口水战最近吸睛无数——琼瑶的丈夫罹患血管型失智症,已住院400多天,她不忍心让丈夫插鼻胃管,和继子女闹翻。而她自己去年曾在脸书上发文《写给儿子和儿媳的公开信》,表示“希望亲人能够接受自己的自然死亡,待她病重临终时不要急救和悼念,一切后事从简”。 

  因当事双方各执一词,事情的是非曲直难有定论,但其中涉及的“善终权”,却和每个人相关。只是如今平先生失智,无法再做自我选择。

  这对我们又是一个警示:探讨要趁早。不然,还会有很多人变成无奈的“琼瑶”。 

  1 

  中国人忌谈生死。因为中国人平时闭口不谈与死相关的话题,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是在亲人突然遭遇疾病与衰老的袭击后,被动地面对生死。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大多心如乱麻,当医生发出“救还是不救”的询问,选择往往是“不惜一切代价抢救”。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奄奄一息的病人依旧会被“过度医疗”——明知治疗很可能无力回天,但还是让医护人员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药物为家人尽可能地延续生命。病人接受这样的治疗之后,终日躺在床上,需要专人护理才能活下去,并无生命质量可言。 

  撇去往日的恩怨纠缠不谈,对于生命质量的考量是琼瑶和其继子女在失智丈夫治疗方案上产生分歧的所在。 

  在琼瑶看来,失能失智的生命毫无质量,“如果病重还被抢救,是联合医生进行凌迟”。 

  但在平先生的子女看来,父亲还处于有意识状态,不能被消极对待。 

  

  当生命已经没有质量可言,救还是不救?

  大部分中国人的答案是救。 

  经济学人发布的《2015年度死亡质量指数》显示,中国大陆排名倒数第10位。排名靠前的国家所秉持的宗旨是,当一个人身患绝症,如果任何治疗都无法阻止这一过程,便采取缓和疗法来减缓病痛症状,提升病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让生命的最后一程走得完满有尊严。

  但中国传统的孝顺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于生命质量的考虑,公众普遍更接受的观念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对于“有尊严地死去”这样的提法,也只是很小范围内的探讨。 

  所以,当年近80岁的琼瑶对伴侣提出善终权,很多人难以接受,并且还和安乐死混为一谈。 

  事实上,安乐死和善终权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而善终权则是指对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在生命末期,不再过多地使用药物进行干预,任病人“自生自灭”,它更多是和“过度医疗”相对应。

  近年来屡被提及的临终关怀,也是强调为病人提供舒适感和尊严感,让他们能安然度过最后的日子。并且,已经有医学研究发现,自然状态下的终末期病人,比患有同样疾病但积极寻求治疗的病人活得更久。 

  3 

  今天,我们讨论这件事的价值,一方面是更理性地看待生死,同时也为了明确,当周围人作出某种选择,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保留自己的观点。 

  比如,在这场家庭闹剧中,也有不少人认为琼瑶太过冷酷。但去看细节,会发现琼瑶承担了丈夫的大部分照顾责任,而继子女却“照常旅行、偶尔探望”。考虑到琼瑶的先生失智前也曾表达过自然死亡的意愿,作为旁观者的我们,真的不具有简单粗暴加以评判的底气。

  而在熟人社会,尤其是欠发达的农村,也有类似的情形屡屡发生——选择抢救是“被绑架”的结果,也就是说,为家人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医疗选择,还意味着给旁人一个交代。因为选择不治疗或者是消极治疗的方案,通常会使当事人背负“不孝”的指责。

  一位朋友分享过自家的经历,当年他的父亲卧病在床,毫无知觉,家人轮流守候,除了体力不支,内心还要接受生命中并不会有奇迹的事实。在大半年的时间内,老人的生命完全靠插在身上的导管输液维持。这样的日子,对于病人和家属而言,都是痛苦的折磨。 

  人终要面对死亡。如果我们在清醒之时,了解到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所有剩余的时间都将变成需要照顾的弥留之际,或许真的应该重新审视生命,坦然地选择“无为而治”,摒弃“过度医疗”。作为旁观者,则应该给当事人和当事家庭留出更多空间,更多哪怕是无声的尊重。 

  毕竟,怎么死,终究是一件私人的事情。而我们对此表现出的态度,却体现真正的豁达和善意。

标签: 琼瑶;善终权利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705/W02017050877628617564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