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给落榜生写信 是以人为本的良好开端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高路    责任编辑 吴晔
2017年05月14日 08:21:15

更多

其实对落榜考生最大的安慰,是做一个真实的北大,不负青春,不负一代学子的追求,别让他们为自己年轻时赶考北大的经历后悔。

  北大给自主招考中落榜的学生写了封公开信,这封信写得声情并茂,被赞有情怀有担当。很多人不吝溢美之词,认为这体现了一种进步,是残酷的高考竞争中难得的暖色。

  这封信放在体制的庞大、冰冷和个人的渺小之间,放在机械式的高考和个人的喜怒哀乐之间考量,确实是个进步。高考的底色是竞争,特别是对于北大清华这样的高校,对它的温暖,也只有高考的状元才感受得到。那些失败者的声音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北大的这封信,言词优美,态度诚恳,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文关怀,充满着励志的正能量,体现了高等学府、为师者的担当和责任。更重要的是,它让那些在整个高考过程中,高高在上、一度冰冷的大学面孔变得圆润、和蔼可亲起来。这封信无疑是真诚的。

  可是,放在整个高考残酷的现实中,在高等教育流水线化生产的背景中,这样的北大又显得很不真实。在这封信里,北大展示的是一个多元化、因材施教的北大,而在这封信外,北大,又在新一届高考状元之争中厉兵秣马。信里的北大身段柔软,平易近人,而信以外的北大,是否做到了它所说的,“看到了在你身上诸多美好的可能性,也读懂了你对自我的认知和对未来的理性选择”呢?

  高校给人高不可攀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是偏离了以人为本的重心。至少就目前而言,大学离“大学之大”的现代教育定位,还有不小的距离。一个行政等级分明、流水式的高校里,个人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你的喜怒哀乐某种程度上说是不重要的。很多高校校长,平时人影都看不到一个,临毕业了却要给学生上一堂关于人生关于未来的公开课,这样的课说得再动听,又有多少说服力呢?

  北大应该读懂这么多学子赶考北大之中,对北大的期待。其实对落榜考生最大的安慰,是做一个真实的北大,不负青春,不负一代学子的追求,别让他们为自己年轻时赶考北大的经历后悔。大学,正是一个人最容易迷失自我,最需要别人指点迷津的时候,可是你很少听到谆谆教诲,很少听到肺腑之言。回首大学四年,很多人很多事在心中留下过印象,可作为教育的本身,真正激荡人心、让人魂牵梦萦的东西却并不多。

  要拉近高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除了一张笑脸,高校和老师要放下的东西还有很多。一封信是良好的开端,但不宜被赋予太多的意义。


标签: 北大自主招生;高考竞争;公开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705/W02017051429796396053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