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发文:为科技创新的强劲势头点赞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7年05月20日 15:42:21
有了今天这样的厚实积累,在历史性关口抓住历史性机遇,我们有信心凭科技创新重新定义“中国力量”,创造新的中国奇迹。
那么多年不言放弃的持续努力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正走近突破的拐点。5月18日,当中国试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首次成功,科研人员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这次我们敢拍着胸脯说创造了世界第一!”
是的,一个点上的突破不能标定整体的水位,我们还有太多方面需要追赶。但从国产大飞机试飞,到高铁订单纷至沓来;从迈向空间站时代,到量子计算机突破,这样的点一个个连起来,正奠定着中国科技新的历史方位。
“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论断,道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整个国家发展中沉甸甸的分量,点明了近40年来中国在自主创新方面不屈不挠、不断投入的内在逻辑。数十年一脉相承,我们在创新能力建设方面的持续发力,迎来了收获果实的时节。
科研论文数量居于世界前列,科研投入占GDP比例历史性地超过2%,科研设施和条件不断改善,在这些看得见的变化之外,一些深层次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在人才方面,中国正形成一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技创新队伍;在主要科技领域,中国日益进入第一方阵,从跟跑逐渐转为并肩而行;在科研环境方面,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社会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蓬勃生长……可以说,比具体的创新成果更重要的,是激发创新的制度体系和文化土壤正在形成;比某一项创新突破更重要的,是中国科技的持续发展能力和后劲不断积蓄。放眼全球,中国科技的进步在全世界最快,中国科技的增量在全世界最大,这些重大变化甚至让国际媒体感慨,“创新势头在地理上正向东方转移”。
综合判断,中国科技整体能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历史关口。在全球坐标中,这一转变的发生,恰逢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前夜,互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业态不断涌现,让中国有机会坐上技术革命的风口,实现期待已久的弯道超车。置身国内发展语境,因应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只有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身,我们才可能走出一条新路,迈过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个陷阱。这些内外因素纵横交织,为中国科技创新更上层楼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
毋庸讳言,中国作为后发国家,科技实力存在先天短板,我们还有众多方面需要改革,还有诸多弊端亟待扫除,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但所有这些,都不是我们无所作为的借口,而恰恰是我们起而行之的动力。就以这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为例,2013年当日本首次开采可燃冰时,有媒体担心“中国可燃冰研究开发已落后日本十余年”,但是仅仅4年之后,我们就实现超越,居于世界领先。这说明,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创新自信,既不因已有的进步得意忘形,忘记了前面漫长的赶超之路,也不对困难和风险望而生畏,松懈了只争朝夕的斗志,就能实现更多后发先至的创新突破。
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第一架商用大飞机试飞成功,一些为之奋斗多年的参与者潸然泪下,为了挫折的刻骨铭心,为了成功的来之不易。在我们这样一个基础薄弱的国家搞创新,这是必然经历的过程。未来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道路,同样不会是一马平川。但有了今天这样的厚实积累,在历史性关口抓住历史性机遇,我们有信心凭科技创新重新定义“中国力量”,创造新的中国奇迹。
标签: 中国科技;创新;中国;天然气水合物;创新能力;创新驱动;科技创新;科技;试飞;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