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作弊全班成绩作废 “连坐”制度不应出现在高校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封寿炎 责任编辑
杜博
2017年05月29日 09:28:35
在封闭的校园环境里,教师成为“说了算”的权威角色。相应地,只要教师认为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考试成绩,一些脑洞大开,甚至不符合常理、有违法律规定的想法,都可以在教学和日常生活管理方面实施。
日前媒体报道,某地一家民办院校的一个班级实施一项“奇葩”的考试办法:考试时候不需要老师监考,全班学生自愿承诺,如果有一人作弊,那么全班的成绩都要作废。
面对“连坐”制度是否合理的质疑,该校相关教师表示,这项办法虽然是教师倡议的,但是却得到了全班学生的自愿响应。在实施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经过三场考试的“检验”,确实没有一个人作弊。
最近一段时间,媒体不断曝光一些中小学校甚至高校里实施的“奇葩”规定。很多规定都针对男女学生的人际交往,比如,男女生不能单独相处,不能共乘一辆自行车,路上并排走要距离一米以上;在校园里成立“自律委员会”,“纠察”谈恋爱的男女学生;设立“曝光台”,公布拉手、拥抱等过分亲热的学生照片。也有一些规定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比如,前几天有媒体报道,某学校的宿舍楼规定,只允许将西瓜瓢带入宿舍,不允许将西瓜皮带入宿舍。
在一个有正常社会生活经验的人眼里,这些规定都称得上莫名其妙、不可理喻,但它们在学校里却能大行其道、层出不穷。而且,很多规定并非学校单方面的强制推行,而是得到了教师学生普遍的认同和遵守。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属于一个相当独立封闭的体系,与社会生活隔离脱节。这种隔离脱节,一方面表现在物理形态上。学校大多数都修建围墙,大门关闭,隔绝了与周边的社区联通。另一方面表现在生活方式和节奏上。学生们基本就是上课、下课、食堂、宿舍,几点一线,过一种非常单调的生活。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围绕“提高考试成绩”这个核心目标而展开。有些学校甚至连学生使用手机、使用互联网都严格禁止。在一个独立封闭的环境里追求一个单一的目标,校园生活真的变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在封闭的校园环境里,教师成为“说了算”的权威角色。相应地,只要教师认为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考试成绩,一些脑洞大开,甚至不符合常理、有违法律规定的想法,都可以在教学和日常生活管理方面实施。
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育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培育符合现代社会生活、符合现代文明的现代公民。所以,校园生活不应该跟社会生活隔离脱节。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广泛深入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只有这样,学校教育才能和社会现实同步,学生才能培育起更加健全的人格,为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很难想象,一个对于“连坐”制度完全认同,甚至满脑子“连坐”思想的学生,可以培育起独立的人格。也很难想象,那些自告奋勇加入“自律委员会”,到处纠察、抓拍、曝光甚至殴打谈恋爱同学的学生,他们能够平等对待他人,能够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有好事者梳理发现,那些实施“奇葩”规定的高校,绝大多数都是地方院校、独立院校、民办院校,很多都属于人们俗称的“三本”。知名高校很少传出此类奇闻。相对来说,知名高校往往对社会更加开放,教师和学生都有更多渠道接触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成为社会生活的影响者、引领者。一些独立院校、民办院校基于成本压力、招生压力的考虑,往往更需要拼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继续延续中小学教学的应试模式,把校园教学隔离于社会生活之外,实施各种简单粗暴的规定来严格管理学生。
“拆除围墙办教育”,这样的教学理念已经倡导了很多年,但是实际的效果并不显著。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的趋势越来越显著。知识早就不仅仅是象牙塔里的脑力游戏,教学也不应该是关起校门之后的自成一统。如果一时之间,校园的围墙还很难彻底拆除,但那些不符合常情常理、不符合社会生活常识,甚至跟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奇葩规定,总可以先行拆除吧。
标签: 高校;作弊;连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