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学习有理|专家论历史的大众化功能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苏墨    责任编辑 王天骏
2017年06月12日 15:01:27

更多

我们要读史学,要辨伪,把一些伪的东西剔除出去。我们做历史的应该做到尽量保持历史良心,不能违背良心,空谈所谓的历史故事。

  原标题:你可能读了“假的”大众国史

113.jpg

  “国史”就是中国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而又无间断,历代史家对它的记载也是十分详密。那么,在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发生过哪些问题、走过哪些弯路,我们的先人曾经犯过哪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他们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提供了哪些借鉴?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该用历史的镜子照什么?

  近日,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方志远,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王子今,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华瑞等四位历史学家,从商务印书馆新近出版的《国史通鉴》丛书切入,与广大读者交流历史的大众化功能。

  演义历史不等于大众史学

  如何让大众在历史的讲述中得到愉悦、得到感悟?如何向大众传播历史学者心中的“正能量”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历史的大众化功能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实现?历史的镜子,从一国到一人,照什么?如何照?

  方志远、商传、王子今、李华瑞四位史学学者,其学术研究虽有“断代”分工,对史学的本位价值的思考则同气连枝。他们都认同以生动易懂的语言呈现历史的丰富与深刻,理应是历史研究者的社会担当。

  王子今教授将真正的史学分为两种:严肃史学与大众史学。很多历史学者不屑于将自己拉到大众的层面做研究,导致了严肃的正史不易被传播和接受,而大众则把戏说、演义的历史当成正史。

  多年前,吴晗先生组织编撰了“中国历史小丛书”“世界历史小丛书”,请的都是一顶一的大牌专家来写,万把字的小册,就将一个真实的历史通俗化、大众化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是非常成功的大众史学的尝试。把语言转换成通俗的,很容易,如果要有思想、有主题、有教育功能,却十分困难,因为史鉴——国史通鉴要给人知识和警示。这也可以解释,为何这些年大众史学并没有大规模、有影响力的著作涌现。这样的作品不是演义、不是说书,而是真正地从历史的真相,历史的史实中去选材,而且还要有历史的思考,吸收学界的研究成果,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通俗读物。

  有人疑惑:“现在有太多正说、点评历史的书、讲座、电视节目、影视剧,都很有趣,难道我们接受的是‘假的’国史?”商传教授毫不客气地指出;“这些大部分是大众文化,不是历史”。他也指出,历史上司马光写有“通鉴”,但那个通鉴叫“资治”,是为统治者、上层人设计的,那不是大众史学。

  古装剧不等于历史剧

  “现在最可怕的就是演义史学。有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十分离谱。历史学家们辛辛苦苦几十年研究出来的一个成果,被演义作品几句话一调侃,真相就没了。演义史学距离史学的真相比较远,严肃史学和通俗史学,保证着历史的真相,这是很重要的。如果做不到的话,我们接受的历史知识可能就是乱七八糟的。”李华瑞教授直言。

  方志远教授也深有同感。他看到很多人讲王阳明、写王阳明,说到他母亲怀孕14个月才生下他的。实际上,这就是弟子们为王阳明塑造出的一个神话。但是,不做历史的,比如文学家、戏曲家,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点,没有把它说成24个月就算不错了。“实际上我们做历史,所谓的严肃历史学家,来讲和写大众历史学的作品,就是要帮助大众,也包括我们自己,把历史上有些方面的夸大和不现实剔除去,这是历史学一个基本的任务。我们要读史学,要辨伪,把一些伪的东西剔除出去。我们做历史的应该做到尽量保持历史良心,不能违背良心,空谈所谓的历史故事。”方志远言道。

  方志远还举了《三国演义》中关云长走麦城的例子。他曾到陕西看昭陵六骏,说唐太宗有六匹战马,有战死的,有受伤的,他就想,关云长怎么老是骑一匹赤兔马,赤兔马就不受伤吗?还有58岁的时候得了肩周炎,手跟断了一样。陡然想到,关云长走麦城的时候,正是这个年龄,于是悟出小说家是可以不负责任的,但是,历史学家不能跟着这样想。马的寿命是30岁到35岁,服役期是3岁到8岁。赤兔马什么时候第一次出现?公元189年。关云长走麦城什么时候?公元219年。也就是说赤兔马服役了33年。如果按这个时间,赤兔至少是33岁,那是一一匹走不动的老马,还要驮着一个200多斤的汉子,还要58岁的关羽又怎么能够舞动青龙偃月刀?

  商传也指出,不是所有穿着古装像古人一样的剧就是历史剧,这些剧应该通称为古装戏。只有它依靠大的历史背景,而且表现出了一个时代历史主要的脉络才叫历史剧,当然里面也有添造的东西。

  历史大众化的入口

  历史由人组成,只有充分展示人物的活动,历史才能鲜活和灵动起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绵长的渐进与累积的过程,但也是发生由杰出人物不断推动的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把不被人们察觉的渐变过程交给学术论文去讨论,而把推动突变或产生影响的人物——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无论是起过好作用、产生好影响的人物还是起过坏作用产生坏影响的人物——“选”这些内容作为史学大众化的入口。当然,任何一个伟大人物,在历史节目和著作中都是一个过客,所以要选择他们最走运或最背运、最可爱或最可恶、最好玩或最窝囊的那些片断,选择他们在历史上划下最深刻痕的那些片断进行讲述。

  “历史人物”从来都是和“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的:黄河边的一场连日大雨、穷秀才的一个报复念头,为节约开支而裁减冗员、为整肃法纪而抓捕走私,本来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或者是一个政权在行使正常权力,结果却掀翻了一个王朝、颠覆了一个政权、涂炭了几代生灵、改变了历史进程的方向,就成了荡气回肠的大事。

  唐代刘知几在《史通》中感叹,真正要达到一个史才,比宰相都难求。前辈学人有很多通才,郭沫若做了《中国史稿》;范文澜编纂《中国通史》;翦伯赞写就《中国史纲要》;白寿彝著有《中国通史》。要做通才得对整个中国的历史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但我们大家看到的往往是一个个的碎片化的小故事,这也是很有价值的,把它连起来,就是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展。

标签: 史学;大众;演义;大众化;方志;历史学家;国史;王阳明;中国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706/W0201706124127107053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