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城市“堵堵堵” 怪老百姓“买买买”?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胡印斌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7年07月06日 19:29:53

更多

破解拥堵之策,也应该首先从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开始,不要把什么都放在省会、中心城市,而完全可以多一些疏解、分流。

  据“齐鲁晚报”微信公众号7月5日报道,在济南,拥堵早已成为困扰市民的痼疾。但不少市民看到汽车还是希望“买买买”,出门自然也是“堵堵堵”。据统计,山东济南市上半年新增近15万辆机动车,照此速度,再有一个多月,济南机动车保有量就将突破200万辆,城市可能陷入“瘫痪式拥堵”。

  以笔者之见,国内的城市,至少有两点貌似是高度接近的。一是城市面貌,宽阔的马路、壮丽的广场、外形差不多的高楼,“千城一面”;再就是堵车,大城市大堵,小城市小堵,中等城市则至少在拥堵程度上努力向大城市看齐。有报道称,时下有不少县城每到上下班时段也开始严重拥堵了。

  而从各地政府每年开列出的政务清单看,治堵也是一项急务、要务,有的地方还将其列为民心工程。可以说,城市拥堵以及政府治堵,已经成为当下各地交通领域的“新常态”,没有哪个城市例外,但似乎也没有哪个城市取得了明显效果。

  堵车的原因很复杂,且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不同城市有着不尽一致的表现,不可一概而论。不过,若把城市“堵堵堵”的原因归结为老百姓的“买买买”,未免武断,很难让人信服。

  其一,当初政府为了发展汽车工业、鼓励民众买车的时候,有没有测算过城市道路的承载力?有没有从城市的总体规划上有所考虑?现在老百姓的购买力上来了,却又急慌慌地指责“买买买”不理性,则此前政策的前瞻性在哪里?

  其二,很多人买车是出于“不得已”,因为公共交通不方便,不足以满足其出行需求。很多城市在路网布局、通勤距离、公共资源安排等方面,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很多时候,老百姓“出不去”也“进不来”,只好买车。

  其三,在拥堵成为常态的语境下,当下城市的交通管理也亟待转型。以前的交通管制越来越不适应城市公共交通,面对愈来愈严重的拥堵,管理部门的办法确实不多。有必要转换思路,构建面向民众面向社会的交通管理体制。事实上,因为管制,很多官员对于拥堵完全无感,从而缺乏解决的热情与积极性。

  说到底,城市的拥堵,根本上还在于公共资源配置的失衡。重要资源、功能均集中于大城市,而难以疏解,自然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为什么济南会成为山东的“首堵”?很简单,济南聚集了全省最重要的政商资源,政府部门、企业总部等多在这里;此外,诸如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资源,此间相对也比别处更充分、更优质。别的不说,山东省老百姓看病,除了北京上海,济南应该是首选,能不来吗?能不堵吗?

  也因此,破解拥堵,也应该首先从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开始,不要把什么都放在省会、中心城市,而完全可以多一些疏解、分流。眼下,北京都开始疏解非首都功能了,各地理应有所行动。既然大家都有改革的共识,那就不妨来一些真刀真枪的改革行动。

标签: 公共资源;老百姓;济南;交通管理;城市公共交通;机动车保有量;城市面貌;出行需求;交通管制;交通领域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707/W02017070658775083910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