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闹腾你有招吗?“不逾矩”更应从小抓起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吕晓勋 责任编辑
逯海涛
2017年07月20日 09:31:17
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说到底就是公民个人让与了部分权利或限制了部分自由。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学会克制,懂得尊重,公共空间才有可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秩序,让优雅、安静、轻松、活泼等各种文明元素和谐共存。
原标题:孩子闹腾,你有招吗?(评论员随笔)
朋友从外地回来,讲了一件高铁上的见闻。他座位右前方,是一对带着两个四五岁孩子的父母。4个多小时旅程中,俩孩子一直在不停地大声说话,时而在过道追逐打闹,时而来回调节座椅,基本没怎么消停过。朋友曾婉转地建议小点声,他们的家长也多次发出“温柔的提醒”,不过孩子并没有当回事儿。
“遇到我行我素的熊孩子,真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朋友的感慨,或许也是不少人的共同经历。高铁、飞机、饭店、景点……在各种公共场所,孩子的喧嚣、吵闹声,总是能轻易地闯入他人世界,“霸占”注意力。我们既感叹孩子精力旺盛,也会对家长管教的缺席感到不解——让孩子安静地待会儿,有那么难吗?
不可否认,年龄段不同,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不一样的;对于孩子的某些行为,也的确需要宽容、理解。比如有研究者指出,两岁以下的孩子,因为生理、心理原因比较爱哭闹,家长往往只能采用转移注意力、哄睡等方式安抚。然而,等到稍大一点,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建立初步的是非观,仍喜欢在公共场合吵闹,那就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这么说可能会有人不服。正如有家长辩解,爱闹、有表现欲,是孩子的天性,对陌生事物,他们会表现出更强烈的新鲜感,等热乎劲儿一过,自然就好了,何必去阻止他们享受单纯的快乐?或者更简单点说,干吗要和几个孩子一般见识?
没错,很多时候,以陌生人的身份,和孩子大谈公德,有些不太合适。但换个角度想,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难道不是孩子应当具备的最基本文明素养吗?不分时间、场合,行为举止毫无节制,孩子是过瘾了,却给周围人平添烦恼。如果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只是角色转换,从家长变为旁观者的你,会作何感想?
有句老话说得好:“3岁看大,7岁看老”。孩子的事情无小事,再活泼的天性,没有正确引导和及时管教,优点早晚也会变成缺点;而以天性为借口,来掩盖孩子缺少公共礼仪的事实,从长远来看,也是给孩子的未来埋下了隐患。不要觉得别人善意的提醒都是“庸人自扰”,孩子的坏习惯,正是在一次次微小的放纵中慢慢形成。
就此而言,无论是控制自己的行为举止,还是学会照顾他人的感受,帮助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家长能做的还有不少。比如,在相对封闭的公共空间,能否做到戴着耳机看视频、压低声音打电话?调整高铁、飞机座椅角度,能否先考虑会不会给后面乘客带来不便?父母的态度就是孩子的镜子,你的言传身教摆正了,孩子自然就不会走歪。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今天,人们身处公共场所的时间大幅增加,“不逾矩”其实更应该从小抓起,从每一个细节抓起。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说到底就是公民个人让与了部分权利或限制了部分自由。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学会克制,懂得尊重,公共空间才有可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秩序,让优雅、安静、轻松、活泼等各种文明元素和谐共存。
标签: 孩子;空间;让与;礼貌;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