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观察丨让不同群体在书展上各取所需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勤余    责任编辑 张萍
2017年08月10日 14:41:08

更多

要在有限的场地空间里安排如此密集的活动,势必面对诸多困难,不妨给主办方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让不同群体在书展中求同存异、各取所需,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更值得期待的是,在热闹的书展和活动过后,阅读能够真真切切地融入国人的日常生活。到那时,人们自然能用平常心来对待书展。

  原标题:让不同群体在书展上各取所需

u=2405459111,3759537647&fm=26&gp=0.jpg

  一波波新书推荐出现在微信朋友圈中,似乎在宣告,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将来临。

  近年来,上海书展办得红红火火,已经成为一张闪亮的城市文化名片。如今,书展尚未开张,一份列有948项活动的清单已经闪亮登场。上海书展为时不过一周,掐指一算,书展中的每一天都有百余项活动要开展,着实热闹。作家毕淑敏说,阅读总是孤独的。可在书展里,无论如何是没有孤独者的,或者说根本没有孤独的机会。

  每年书展一开,广大书友自然不会缺席。可若缺乏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还应三思而后行。书展现场人流涌动、摩肩接踵不说,“熊孩子”与各类粉丝的“出没”更是让人头疼不已,将书展当作避暑消夏好去处的人也不在少数。每个展区都设有餐饮区和休息区,为读者提供了尽可能的便利。

  每每目睹书展的壮观景象,总让笔者有些恍惚。平时怎么没发现,身边竟有那么多“读书人”?拿活动中数量最多的讲座来说,主会场嘈杂喧闹的环境很难促成安静从容的深度谈话。文化嘉宾在书展中充分享受一回明星的待遇,可除了宣传和营销的噱头外,能留下多少值得回味的智慧结晶,无从得知。

  书展的主角本应只有一个,那就是书。真正的爱书之人未必稀罕书展上的活动和价格不甚实惠的新书。如此说来,书展岂非一无是处?其实,以单一视角评判书展和活动,难免有偏颇之处。

  实际情况是,阅读在国内仍是奢侈品。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今年7月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在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1.7%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有45.2%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书展活动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能让万千百姓产生与书籍亲密接触的愿望,实属功德无量。就此而言,活动不仅该办,而且也值得点赞。

  话说回来,若书展沦为某些文艺爱好者孤芳自赏的典礼,才是莫大的悲哀。可资借鉴的例子,是实体书店生存状况近年来的回暖。当年,读书加咖啡的经营模式同样饱受非议。如今,实体书店的多功能经营模式不仅为大众所接受,更让图书市场如沐春风。从各地书展迅猛发展的态势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图书业明天会更好。

  看来,关键问题仍是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书展和活动?以笔者之见,兼顾各类群体的需求,用人性化的设置为读者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是当务之急。比如,能否尽量将各类活动安排在主会场之外?记得当年《晚明大变局》的首发式位于一个餐饮点旁,任年近八旬的樊树志一再提高音量,后排的读者还是听得模模糊糊。又如,既然儿童文学是图书市场的重镇,那么能否为青少年开辟一块专区?如此,书展现场对“熊孩子”的吐槽会减少许多。

  当然,要在有限的场地空间里安排如此密集的活动,势必面对诸多困难,不妨给主办方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让不同群体在书展中求同存异、各取所需,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更值得期待的是,在热闹的书展和活动过后,阅读能够真真切切地融入国人的日常生活。到那时,人们自然能用平常心来对待书展。


标签: 书展;上海书展;孤独;实体书店;图书市场;群体;读者;新书;餐饮;城市文化名片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708/W02017081030147592616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