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声音丨换专业容易 “认识你自己”难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敬一山    责任编辑 张萍
2017年08月22日 16:53:29

更多

不只是面对大学专业,人在一生中会有太多自我怀疑的时刻,“当初选错了”可能是最有迷惑的借口。对于那些真正选错专业的人,有的是机会纠错。而那些没有认识自己的人,即使给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恐怕也无法拥有更好的未来。 ​

  原标题:换专业容易 “认识你自己”难

u=2777035761,1784394056&fm=11&gp=0.jpg

  暑期将尽,新一届大学生马上要开始他们曾经梦想的生活了。在高中埋头苦读的时候,多数学生的梦想可能都是粗糙的——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就好,至于专业,或者是有模糊方向,或者是父母之命,或者是更现实的听分数由命。而一旦跨入大学校门,在金榜题名的喜悦过后,更多的困惑和烦恼就如影随形。

  近期有媒体报道,一位负责大学招生的老师说,他被考生和家长反复询问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被录取到了不喜欢的专业该怎么办”?有机构针对部分院校2015级、2016级本科新生的研究发现,八分之一的本科生有转专业的意愿。而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办曾对本校2016级本科新生做过的问卷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一的新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近七成新生在填报志愿时对报考的专业了解甚少。

  由这个数据看来,其中问题很严重。不过,作为过来人,笔者想说的是,这其实不算什么事儿,因为如果真觉得“录非所愿”,纠错的难度并不大。不可否认,在成天喊素质教育,实际上应试教育阴影挥之不去的现实下,很多高中生对于报考专业了解很少。一个视野没有打开的人,让他重新选择一万次,也未必能够选到最心仪的专业。所以,进入大学校门之后大比例的后悔几乎是无法避免的,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学习乃至人生道路中,有没有“纠错”的渠道和机会。

  现在,很多大学提供了转专业的机会。学物理的改学历史,学中文的改学法律,笔者身边很多朋友有过在大学换专业的经历。还有一些更极端的案例,因为对大学和专业双双不满,干脆成天去别的学校旁听,找那些自己敬佩的老师私下切磋求教,最后直接从原学校辍学。尽管连大学文凭都没拿到,但那位朋友依然成为比较优秀的媒体人。在这样一个拥有太多选择机会的时代,选错专业不会成为人生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障碍,如果成天抱怨“录非所愿”,那更大的问题可能是——你没有更好地认识自己。

  一时的“录非所愿”不可怕,可怕的是进入大学之后依然不知道自己的志趣所向。如果判断专业的对错不是基于自己的内心所向,而是看什么专业热门、什么专业看起来就业形势好,很可能导致一错再错,当初选专业是盲目的,后来换专业同样是盲目的。因为专业从来不是梦想的代名词,同一个专业不代表同一个命运。通常来说,大学所学的专业和最终从事的职业往往并不对口。把大学当作拓展视野和培养思维方式的过程,而不是职业训练营,或许能更好地认识大学专业的意义。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成就一个更强大的自我,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根本。

  “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常用于教育弟子的命题。不只是面对大学专业,人在一生中会有太多自我怀疑的时刻,“当初选错了”可能是最有迷惑的借口。对于那些真正选错专业的人,有的是机会纠错。而那些没有认识自己的人,即使给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恐怕也无法拥有更好的未来。


标签: 大学;纠错;本科新生;大学校门;大学专业;人生道路;初选;梦想;北京化工大学;古希腊哲学家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708/W02017082255101988250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