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丨为脱贫攻坚建立“体检”制度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慧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7年09月02日 11:29:39
中国在扶贫方面的努力也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赞许,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中国的巨大成功和在减贫方面所取得的骄人业绩对全球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经济学人》也不禁赞誉:“在世界减贫方面,中国是个英雄。”
原标题:为脱贫攻坚建立“体检”制度
日前,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通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对综合评价好的8省份通报表扬,并在2017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上给予奖励;对综合评价较差且发现突出问题的4省份,约谈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对综合评价一般或发现某些方面问题突出的4省份,约谈分管负责同志。这表明,在扶贫考核“指挥棒”引导下,扶真贫、真扶贫、动真格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引领下,2013年至2016年四年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年均减少1391万人,创造了我国扶贫史上的最好成绩。中国在扶贫方面的努力也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赞许,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中国的巨大成功和在减贫方面所取得的骄人业绩对全球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经济学人》也不禁赞誉:“在世界减贫方面,中国是个英雄。”
成绩举世瞩目,但问题也不可回避。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深入,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问题越发突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始显现。为赶进度,有的地方患上“急躁症”,层层加码,不切实际地逐级往前提脱贫时间;有的地方自认贫困人口不多,脱贫任务不重,犯了“拖延病”。在扶贫工作中,把脱贫工作“文件化”“会议化”“表格化”的形式主义问题还普遍存在,集中资金“垒大户”“堆盆景”的问题也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不仅值得关注,更值得深思。
真扶贫、动真格就不能怕问题,更不能回避问题。勇于发现问题、坦诚面对问题、切实解决问题,才能切实把“精准”定为扶贫的新坐标。面对剩下难啃的“硬骨头”,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撒芝麻盐”,而要由“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真识别、准识别,进而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要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因村施策、因人施策,实现扶贫的“个性化定制”。
真扶贫、动真格就要亮明政策立场,褒贬鲜明,以从严考核倒逼真抓实干。要在干部考核、选拔上树立明确导向,对扶贫有实效,脱贫有功劳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对扶贫考核工作不力、实效不佳的,要督促整改。同时,要对扶贫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审计、稽查,对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规问题,从严惩处。对扶贫考核结果要进行交叉检查、随机抽查,开展第三方评估和省际交叉考核,倒逼各地落实脱贫攻坚责任。
前不久,笔者在四川南充调研中就了解到,当地扶贫干部每天随机抽查暗访,进村入户,了解民情,发现问题,促进整改。基层干部发现,这种暗访的形式为脱贫攻坚建立了一种定期“体检”制度,形成了倒逼机制,促进了脱贫攻坚举措落细落实。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呼唤更多这样的“实招”,呼唤更多的问题导向,呼唤更大的真情投入,用更严格的举措、更刚性的纪律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确保扶真贫、真扶贫的举措惠及百姓。
标签: 扶贫;脱贫;考核;攻坚;精准;扶贫资金;负责同志;省份;约谈;全国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