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一门网课 价值三千多万元的启示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练洪洋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7年09月19日 20:41:52

更多

知识付费正处于发展阶段,规范跟不上行业发展速度很正常。不过,从长计议还是有必要且行且规范,慢慢将其纳入管理正轨,不使知识付费跑偏。

timg (6).jpg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新华社报道发现,一位北大经济学教授的网络专栏,拥有超过17万付费订阅者,价值近3500万元。在崇尚分享精神的互联网时代,为优质内容付费已渐成趋势。

  依托在互联网之上的知识付费创造了一个个“神话”,有人一门网课价值近3500万元,有人用一个成语回答一个问题而获得8万元收益;有在线学习平台一次融资数千万元……2016年被业内称为“知识付费元年”,至今不过一年多时间,知识付费已蔚为壮观。据阿里应用分发平台预计,今年知识付费的总体规模将达500亿元。

  其实,线下知识付费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去书店买一本书、参加一个培训班、听一场讲座,都是要付钱的。但线上的知识付费还是新生事物,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知识消费方式。知识付费为什么那么火?一方面,现代人学习付出的最大成本不是金钱而是时间。许多人意识到,为了省钱而花大量时间去学习没用的甚至是错误的内容,得不偿失。知识付费之优势在于,专业人士已将知识进行了一遍过滤和加工,变成“压缩饼干”,节省了你的时间、提高了你的效率。另一方面,作为知识付费的主要目标客户,90后、80后人群不但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还有更潮的消费观念,愿意为知识付费,以补传统的分科教育、应试教育之不足。

  知识付费就像一条突然闯入的鲶鱼,搅活知识消费这个池塘。对于内容提供者来说,将专业知识变现,还能卖个好价钱,体现了知识的价值与尊严。一个经济学家在经营学问、济世安民之余,还有不菲收入,过上体面生活,结果堪称完美。对于付费的知识而言,因为用户只愿意为优质内容埋单,所以必须是专业、严谨、独到的“干货”,才能让用户心甘情愿地掏钱。强调用户体验的互联网特性,形成倒逼机制,迫使内容提供者不断提升付费知识的内涵与价值。

  网络平台用一种标准化合约交易的方式实现知识付费,是一种交易方式的创新,简单、直接、高效,价值不言而喻。唯其如此,各路资本纷纷看好这一领域,伺机进入。市场越来越大,消费者可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大,但是,如果管理跟不上,市场也可能慢慢被玩坏。从内容生产角度,除了服务合同、消费关系、著作权和隐私权保护等领域存在风险,还存在产品质量问题。譬如,为了吸引消费者,个别知识付费频道存在产品营销等现象。从消费者角度,货不对板、影响用户体验是最大困扰。比如,有消费者花了上千元向某个名人提问题,结果对方回答“不清楚”。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或者,回答者“顾左右而言他”。提问者认为不够全面,价值不大,又该怎么办?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对以下问题有明确说法:知识付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范畴?如果将付费者作为消费者,那么知识生产者、平台经营者属于什么角色、负什么责任?付费方是否享受“七日无条件退货权”?继而思考:如果知识付费产生纠纷,现有法律框架能否妥善安排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此外,当知识越来越值钱,市场体量越来越大,如何征税也是一个问题。

  知识付费正处于发展阶段,规范跟不上行业发展速度很正常。不过,从长计议还是有必要且行且规范,慢慢将其纳入管理正轨,不使知识付费跑偏。

标签: 付费;互联网;经济学教授;多元化;压缩饼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问题;顾左右而言他;权利义务关系;互联网特性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