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番茄炒蛋”,你还会感动到落泪吗?
来源:央视网
作者:王言虎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7年11月04日 09:16:27
最近,朋友圈被“一盘番茄炒蛋”刷屏了。这盘“番茄炒蛋”来自一部名叫《世界再大,也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的广告片。广告片里,男孩来美国留学第八天,为了招待友人,他准备做一盘番茄炒蛋,但又不知道具体的做菜步骤,于是发微信向大洋彼岸的母亲求助。
最近,朋友圈被“一盘番茄炒蛋”刷屏了。这盘“番茄炒蛋”来自一部名叫《世界再大,也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的广告片。
广告片里,男孩来美国留学第八天,为了招待友人,他准备做一盘番茄炒蛋,但又不知道具体的做菜步骤,于是发微信向大洋彼岸的母亲求助。在微信语音难以说清的情况下,父母齐上阵做起了“视频教学”,最终,男孩成功做出了番茄炒蛋,得到外国友人一致称赞。而直到朋友无意间的提醒,他才意识到,当时是北京时间凌晨四点。影响了父母休息,男孩几欲落泪。
这部广告片用一盘“跨越大洋”的番茄炒蛋,为观众展现了母爱的伟岸与无私,用意是好的。最开始,它也的确引发很多人落泪,让人感佩于母爱的伟大。但随着广告片的传播,吐槽之声多了起来,认为故事内容不合常识,且三观不正。
吐槽集中两点:一是,能熟练使用微信的男孩在遇到“如何炒一盘番茄炒蛋”这样的生活小问题时,竟然不知道动动手指在网上搜索一下?而这在年轻人那里只是一项基本技能,何况,他还是个留学生;二是,就为了做一盘番茄炒蛋,不远万里把深夜熟睡的母亲叫醒,这得是多么没有体谅心才能干出来的事?
所以,看似温情的故事背后实则是一个冷酷的事实:一个巨婴向一个24小时随时待命的保姆式母亲伸手,得到帮助之后貌似恍然大悟但仅仅是陷于廉价的自我感动,短暂的感动之后,他已经摆好了随时准备向母亲索取一切的姿势。
我们很难说,这名男孩平时就是这样的。片子里有个细节是,男孩发微信,母亲立马回复;在教完男孩做菜之后,母亲反复听跟孩子聊天的语音。这传达了一个信息:她根本就不以儿子深夜打搅为忤,反而觉得这是她应该做的,如果没有醒来,或许还会懊恼。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正是这部广告展现的另一面:一个失败的教育案例——背后是儿子的无限索取与母亲的无限纵容,儿子将索取当做理所当然,而母亲认为这才是真爱。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场景,是因为儿子没有做儿子的自觉,母亲更没有做母亲的自觉。而后者为前者的渊源。
广告讲述的虽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个中现实不乏其类。很多母亲愿意为孩子守护一切、提供一切,以为唯如此才能让孩子活得更好。但殊不知,真正的为儿着想,不是为他包办一切,而是要在付出和给予时注意尺度的拿捏,并培养他独立做事的品格。
这个社会不是无菌环境,一个人要想安全度过一生,必然要应付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麻烦。这就需要他具备解决这些麻烦的技能。亲身示范如何做一盘番茄炒蛋不是问题,但以后的求学、交友、结婚、育儿等等问题,父母总有爱莫能助的时候。
社会学家库利说“家庭是人性的养育所”,诚哉斯言。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好的家庭教育不是一切为他做主,而是教他如何学会自己做主。“一盘番茄炒蛋”,暴露的正是“一切为他做主”的错误教育观。在这种教育观之下,只能培养出尚未脱离襁褓的巨婴,而不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成年人。
标签: 番茄炒蛋;母亲;男孩;广告;做菜;家庭教育;孩子;母爱;父母;一盘番茄炒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