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丨重奖技能冠军 让人眼红就对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卞广春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7年11月28日 15:45:30
重奖获奖选手,让这些选手家喻户晓,让人羡慕,让他们起到技能“领头雁”的作用,更有轰动效应和意义。
原标题:重奖技能冠军 让人眼红就对了
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获得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位。11月21日,国家奖励金牌选手30万元、银牌18万元、铜牌12万元、优胜奖5万元……有人粗略地算过一笔账,一个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全国、省、市、学校至少能够得到奖金130万元以上。奖励不止奖金,还有户口、职称、待遇、荣誉,一样都不能少,几乎让人有“一步登天”之感。
对国家、地方、单位等各层级重奖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有人质疑说,训练一个选手要花100多万元,参赛、后期奖励还要几十万元,如果把这笔钱用于其他人的对口实习和训练,受益的人会更多。不错,遍洒毛毛雨,也能激发人们学习、钻研和掌握技术、技能,但重奖获奖选手,让这些选手家喻户晓,让人羡慕,让他们起到技能“领头雁”的作用,更有轰动效应和意义。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崇拜高学历,用人单位明码标价,出高薪、高福利,求才若渴,可高学历人才多,能够改进工艺、解决具体难题、实现新突破的技能人才却严重缺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技能工人如凤毛麟角。青年工人学习技术热情不高,下不了学技能的决心,掌握不了技能本领,坚持学的少,跳槽来跳槽去的多;而进入技能院校就读的学生似乎也矮人一头。这都削弱了技能人才的积极性。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加工生产,到开发创新,各行各业需要若干技能人才。宣传工匠人才,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一个技能人才神采奕奕,成为引领新时代的弄潮儿,以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就必须重奖技能人才。而重奖技能人才,需要借助技能大赛的平台,让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使技能人才的水平得到权威的证明和公众的认可。这样的奖励,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重奖技能获奖选手,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早在2010年,广州市人社部门对“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的冠军、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教师陈立准,破天荒地重奖了20万元,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第四名的两位广州选手,也分别获得了10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有人认为奖励太多了,但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杨红山认为:“各地重奖技能人才旨在树立典型,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技能人才与奥运冠军省级的100万元奖励相比,奖金额度并不高。”
大张旗鼓地重奖技能获奖选手,激发钻研技能人才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十分吻合发扬“工匠精神”的时代要求。技能大赛是个平台,平台的优势看得见、摸得着。技能院校和用人单位可以仿效这个模式,鼓励学习和钻研技能,鼓励各种方式的创新开发,促进利用高尖端技术实现技术改造,为技能人才学习深造、提拔重用提供机会,为技能实现个人梦想、改变个人命运、向高层流动打开通道,为技能改变企业命运、降低成本消耗、在竞争中胜出树立信心,为技能改变国家产业格局、实际可持续发展擂鼓呐喊。
标签: 技能人才;中国;技能;重奖;技能大赛;奖励;选手;工匠;优胜奖;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