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观察丨民生支出要遵循财政“量入而出”原则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盘和林    责任编辑 张萍
2017年12月25日 17:31:25

更多

支出的最终归宿也是财政支出、财政评价的重要内容,即便是民生支出,也要考量财政支出是否最终让老百姓直接受益。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民生支出必须真正落在群众身上,要“看得见摸得着”,这恐怕比“占财政支出80%”更有意义。

  原标题:民生支出要遵循财政“量入而出”原则

timg (6).jpg

  近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的一席话引发舆论关注。他指出,地方财政经济运行出现了新特征,风险也在快速变形,地方财政兜底压力加大,部分省脱离发展实际搞民生。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7年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报告》也显示,在自身财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部分省份脱离发展实际搞民生。比如,西部某省就提出“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不低于80%和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地市则层层加码,将此指标提升为85%甚至更高。

  财政支出民生化增长,即民生支出应当呈现增长趋势,一直是现代公共财政的主张。但正所谓“过犹不及”,80%甚至85%以上用于民生,从表面上看是“惠民生”之举,实际上却经不起推敲,严重脱离实际,也违背了财政“量入而出”原则和预算法要求“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的原则。

  在财政学领域,“量入而出”一词通常被解释为根据国家收入数额来确定支出数额的财政原则。加大民生投入是一件好事,但好事也要办好,搞民生也要量力而行。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不低于80%和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根本经不起推敲,不仅有违“量入而出”的财政原则,而且极易导致口惠实不至的结果,甚至还可能会发生“民生”概念被泛化的现象,把一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生支出都装进了“民生”这个大箩筐。

  为什么这么说?道理并不复杂。所谓的财政支出,是指政府把通过各种财政收入形式集中起来的资金按照一定原则、方法和程序,有计划地使用或支出的过程,它是实现政府职能的财力保障。而财政意义上的民生支出,是指各级财政部门用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扩大就业、义务教育投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直接涉及群众利益方面的支出。省市县政府的职能很多,需要支出的范围很大。笔者查询了某省2016年的财政支出决算表发现,除去三公经费及公职人员工资外,财政支出条目还包括国防、外事、商业服务、金融、债务付息、工业信息化、招商引资、基建投资等,这部分非民生支出绝对不止20%的比例,而这些是无论如何不能列入民生支出范围内的。

  我国《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也就是说,我国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必须要遵守《预算法》相关要求,例如年度公共财政收支计划需要通过法律程序批准等。《预算法》第十二条规定,“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由此可见,脱离发展实际搞民生,也是违背《预算法》立法初衷的。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支出的最终归宿也是财政支出、财政评价的重要内容,即便是民生支出,也要考量财政支出是否最终让老百姓直接受益。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民生支出必须真正落在群众身上,要“看得见摸得着”,这恐怕比“占财政支出80%”更有意义。


标签: 民生支出;民生;财政支出;财政;预算法;地方财政;支出;财力;公共财政;研究院院长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712/W02017122558182941863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