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时评丨做钟扬那样的播种者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梁永安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8年03月27日 08:23:25

更多

钟扬走了,但精神还在,后人应该继续给孩子们心中点燃一把火,应该继续给时代的进步送去火种。

  原标题:做钟扬那样的播种者

t83L-fypsqka5945543.jpg

  植物学家钟扬教授离开我们已经半年多了,人们感怀先生往事,也会追溯先生的精神来源。钟扬说过,“人不是因为伟大才善梦,而是因为善梦才伟大”。他做的很多事情都着眼于十年、百年,甚至千年,哪怕自己看不到开花结果,也要把种子播撒在大地。

  中国古代形容社会劳动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一个阶段承前启后周而复始。当前我们有大量空白需要填补,无数未知需要探索,万千新路需要勘测,“春种”具有创新开拓的关键意义。但是,这又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很多人更喜欢急功近利,愿意竭泽而渔的“短平快”,愿意出现在“秋收”时刻,却惧怕做一个也许看不见收获季节的“春种”人。

  对比之下,钟扬做事总是沉浸着高远的诗意情怀,洋溢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追求。他为上海种植红树林,一开始几乎每个人都不赞同,但他绝不放弃。因为他了解20多万年前上海生长过茂密的红树林,因为他对海南、深圳和日本冲绳等地的红树林考察了10年。更重要的是,他愿意去做一个“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哪怕造福的是50年甚至200年后的人。第一年种下的树苗遭遇罕见的冰冻,但第二年种下的树苗都活了,甚至前一年“冻死”的也活了回来。如今那里最高的树苗已经高出地面两米多,生物多样性也愈加丰富。“人和树都要坚持下去”——再看钟扬的生前感言,尤其感受到面向未来的“坚持”之可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树有坚持,对人更是如此。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建成之后,大量的馆藏标本和资料需要梳理,变成大众能够看懂的展品,而当时上海几乎没有人能够横跨这么大的知识领域。钟扬此时显示出丰厚的“跨界”知识储备,义不容辞担任了博物馆中英文图文版负责人,承担全馆展品的图文写作。这个工作劳动量很大,也不会出什么看得见的学术成果,但他看到的是少年儿童的紧迫需要。“我已经想好了100个小故事,要为小学生们录下来,这些故事都是从一个问题开始,既有趣又有科学性,引导孩子学会提问。”为了一个遥远的期待而默默播种,方能收获无数梦想。

  今天我们太需要钟扬精神的滋养了!我们的少年儿童教育,总是过于强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的青年过分重视竞争,认同“出名要趁早”,把“人生赢家”当作目标;不少领导干部,也更喜欢操作马上看到成果的“显绩”,不愿在造福后代的“潜绩”上花大力气。习近平同志曾在《摆脱贫困》一书中阐释过“滴水穿石”的时代哲理:水滴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造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洪流,这样的人最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最应该享受时代的荣光。

  去年夏天,钟扬曾给西藏墨脱最偏远的背崩乡上钞希望小学上过科普课。160多名门巴族学生听得十分入神,满眼都是成长的渴望。钟扬当场提出要捐款10万元。校长很感动,却没有收下,他说:“比起钱,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您给他们带来科学的火种。”钟扬走了,但精神还在,精神的力量远胜金钱。后人应该继续给孩子们心中点燃一把火,应该继续给时代的进步送去火种,当这种精神蔚然成风,我们的民族也将释放出更澎湃的创造力。

标签: 时评;火种;红树林;人民;孩子;树苗;水滴;后人;春种;上海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803/W02018032726855930292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