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只要突破 不求喝彩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李文芳    责任编辑 杨静涛
2016年05月26日 07:28:00

更多

为了让更多像韩春雨一样的学者发出自己应有的光芒,大家该冷静下来,为研究团队营造一个安静的科研环境。

  5月24日上午,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率全国无党派人士考察团在石家庄与韩春雨约谈。5月2日,世界顶级学术刊物《自然·生物技术》刊发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题的论文,让他从“非知名学者”一跃成为“网红科学家”。

  笔者一周前联系到这篇论文的作者之一,与韩春雨相识十多年的沈啸,现任浙江大学基础医学系研究员。沈啸表示:“我们现在渴望的是降温而不是继续升温,是对该成果的解读趋于理性而非热捧。”

  韩春雨十多年的冷板凳凸显出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科研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在我国还有多少像韩春雨一样有潜力的科研工作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笔者几天前跟随浙江省自然基金委探访我省年轻的基础研究工作者,他们实验室简陋,项目经费很少,却依然坚守多年。他们自由探索多年的领域同样傲然立于世界科研前沿,只要多取得一点突破就可能“一鸣惊人”。他们都是潜在的“韩春雨”。

  韩春雨一举打破科研界“名气光环”的魔咒。他的成功既归因于自身对科学纯粹的热爱,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也得益于学校给予的宽松的科研环境,容忍他十年没发文章;还需要感谢他博士时师从强伯勤院士和袁建刚教授,能接触到学界最前沿的技术,最终得以完成漫长的科研跋涉。

  培育良好的基础科学研究环境,才是对像韩春雨这样执着的科研工作者最好的支持。基础科学研究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引擎。我国基础科学研究长期面临着资金不足、科研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想解决这些问题,前期培育、中期支持、后期助推应三管齐下,既要通过国家自然基金等保障研究者对科学的自由探索,让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能够落地;又要聚焦重点研发需求,支持面向未来的量子通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对于像韩春雨团队这样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在后期还应给予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助推。

  在满屏喝彩韩春雨的舆论场中,为了让更多像韩春雨一样的学者发出自己应有的光芒,大家该冷静下来,为研究团队营造一个安静的科研环境。在此用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时的一句话与所有人共勉,“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


标签: 科研;科研环境;科研资源;国家创新能力;基础科学研究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