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难读”之书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熊 建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5月31日 14:13:00
这年头,读完一本书可难了,尤其是比较严肃的书,或者说“难读”的书。《人民日报》(2016年05月31日17版).
这年头,读完一本书可难了,尤其是比较严肃的书,或者说“难读”的书。
就像我书架上那两大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大概12年前买的。旁边还有两大本余嘉锡的《四库提要辨证》,也是同时期买的,当时应该是认为交叉着看,收获会更大。
殊不知,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我冷;有一种书,叫我觉得会看的书。
这4大本书在书架上历经了12个寒暑,却从未得到我的青睐,妥妥地成了家里的装饰。客人来了都啧啧称赞。但这背后的潜台词八成是:他能看完吗?就是买来装门面的吧?
确实没看完。要说这两套书太小众,那么我还有几大本《追忆似水年华》,还有全套《史记》《资治通鉴》,还有可以当枕头的《经济学》,都买了好多年,也从未看完,有的只看过几页而已。
为啥呢?太难读了。要看这样的书,得凝神聚气,得不停思考,太累。而手边就有手机,上上网,聊聊天,看看视频,听听音乐,不比啃这些大部头轻松?
哪怕不干别的,只是阅读,也有更轻松的替代品。比如,看杨宽的《战国史》,哪有看《芈月传》过瘾?读孟森的《明史讲义》,哪有读《明朝那些事儿》好玩?
久而久之,我们逐渐被轻松阅读所征服,离“攻读”“苦读”渐行渐远。我们越来越爱选择这样的阅读方式:“一张图读懂……”“干货都在这儿……”“三句话说清……”我们越来越不想去了解事实,去接近真相,去探求真理,而是寄希望于别人嚼过一遍馒头再喂给我们。
读书,应该对自己狠一点儿,多读些难读的书。这对于提高自身有切实的帮助,就好像学武术,压腿很疼,想逃避疼痛?那就学不好武术;就好像吃饭,薯条汉堡是可口,但没营养。
当然,难读的书不一定就是好书,而好书也不一定是难读的书。不过,大部分有深度的书,需要下一番功夫。就好比女神,是不会投怀送抱的,需要你去苦苦追求,只有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经受百般挫折,才有望抱得美人归。
有人可能会说,很多大家写的小书,也很轻松啊,那些科普读物,就很好懂啊。不错,这就好像是吃压缩饼干,能快速便捷地直达问题的核心,解决最迫切的问题,但是舍弃了缜密的论证、博引的事例、特色的修辞,活脱脱把牛肉风干再吃,味道、营养总会流失不少。
为什么不直接阅读原典、经典呢?觉得高山仰止、难以接近?这是一种小马过河式的担心,不自己试试,怎么知道不能蹚过那条河?还是试试吧,万一能看完呢?
自己翻越的高山,自己渡过的激流,自己看到的风景,都将成为自己身心有机的组成部分,成为一辈子跟随的体验和财富,别人拿不走,自己甩不掉,多好啊。
标签: 提要;资治通鉴;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