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传家恒久长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孙金法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6月02日 08:32:00
有这样一个家族,知义崇廉,十五世合众聚居,家睦人善,子圣孙贤,历经三百余年,血脉传承,繁荣兴盛。郑义门》告诉我们:清风传家恒久长。
有这样一个家族,知义崇廉,十五世合众聚居,家睦人善,子圣孙贤,历经三百余年,血脉传承,繁荣兴盛;有这样一种门风,知耻明礼,履家规雷打不动,风清气正,惟勤惟俭,美名为人传诵,清风大美,仰视才见。
打开电视,收看十二集廉政动画片《郑义门》,在温婉淳厚的老者教诲中品读家风和畅,在咿呀稚嫩的童声中感悟善风浸润。此刻你会顿觉一股清风穿庭入户,沁人心脾。
锁屏深思之余,漫步诗画江南,走进烟雨浦江。你会发现,在郑宅镇中心,有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义门古建筑群,人称“江南第一家”。居住于此的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自南宋至明代中叶,十五世同居共食,和睦相处。让人尤感震撼之处,当以《郑氏规范》中所云:“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
试想,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态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朝为仕,拥良田万顷、黄金万两,何等荣华富贵!然郑氏一门立此家法,教子孙有权不可任性,后三百六十余年,郑氏子孙出仕一百七十三位,皆贤官廉吏,无一贪赃枉法,无不勤政廉政。令人不禁为之击节叫好!为人当洁,为官当廉,郑氏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正方能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
常言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浦江郑氏的一百多条《家规》为我们所传诵,留下了以良好家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美誉。但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留下了恶名,成为一个个反面教材,历史遗臭。
前不久,南昌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刘贺,汉武帝刘彻之孙。显赫的身世,造就了刘贺不学无术、纨绔浮华的个性,当了短短的27天皇帝,竟做下有史可查的1127件荒唐之事。被废以后,成为偏居南昌的海昏侯爷,就是这位海昏侯,在走完33岁人生历程、步入坟墓之时也不忘再“昏”一把:考古发现,他带进坟墓的五铢钱重约10吨、200万枚之多,金饼387枚以及大量珠宝玉器。海昏侯33岁的人生,由王爷到皇帝,再到被废为侯,多少教训值得总结,多少失误给人警示。但他不仅不立任何家风、遗训给予后人,就连最后一枚五铢钱也要带进坟墓。这等贪财,也算空前绝后。
在我的案头,摆放着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的党建名著《苦难辉煌》,每每读来,我都备感中国共产党人创业的艰辛。从星星之火到日出东方,从反围剿、驱日寇到“打过长江去”,直到带领全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了主人。95年建党史始终贯穿一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誓言,立党为公的唯一宗旨,更是我们8700万共产党员的传家之宝。历史告诉我们,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经历了如此的地狱之火,才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从苦难走向辉煌。
本固才能枝荣,根深才能叶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更加注重自我净化,始终把党纪国法挺在前面,打虎拍蝇、正风肃纪,一个个蛀虫被开除党籍,受到法律的审判,这和《郑氏规范》“赃墨闻者,谱图上削去其名”多么相像!正是这种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我们党才始终保持了自身纯洁和蓬勃锐气、昂扬朝气、浩然正气。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倍加珍惜这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大好机遇,在最好的时代创造最佳的业绩。
当以何物馈后人?《郑义门》告诉我们:清风传家恒久长。
标签: 家风;坟墓;清风;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