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骑楼扶危”决策当少些“闭门造车”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作者:晴川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6月03日 09:26:00

更多

汕头老市区有着全国“面积最大同时最为精美”的骑楼群,而这也是汕头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汕头老市区有着全国“面积最大同时最为精美”的骑楼群,而这也是汕头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但因不时掉落房屋部件,对过往行人车辆造成了一定威胁。为防止危房的临街外立面不断脱落和避免误伤行人,汕头老市区镇邦街有关方面给这些危房的外立面刷上了一层水泥浆,此举一出,立刻引来了众多网友的议论,认为此举对建筑之美“造成破坏”。(6月2日《南方日报》)

  给这些历史建筑涂抹一层薄薄的水泥浆,承办方解释说非“修缮”而是“排险”,是为“防水防风”,“防止立面部件掉落砸伤过往行人”,这说辞看似有理,其实难掩内心的虚。

  首先,水泥浆并非想象的那么牢固,如果内部结构损坏,破损的墙体在风雨等外力作用下依然容易脱落,而且,这薄薄的一层反而给人错觉,甚至因“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导致“感觉安全”的错觉,更容易给行人带来危险。其次,给老旧建筑涂上水泥浆,这就改变了它们最该具有的本来面目,给人的感觉已经是“此楼非彼楼”,而且,这也违背了文物“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

  市民内心难以接受,绝非神经过敏,而是因为,这些历史遗存,不仅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更是市民记住乡愁的母体。“面目全非”的新楼,恰恰是对市民情感寄托载体和城市遗传内核的摧毁。这是一种精神折磨,无疑更让人痛彻心扉。

  在负责实施的街道工作者眼中,他们的任务就是扶危,保障老百姓的人身安全当然重要,但看到危房背后老建筑的历史价值,同样重要。这需要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而不是非此即彼,而且,这似乎也并不是个问题。以资金缺乏做理由,也许是事实,但并非真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粗暴简单,显得人性温度阙如,实在也是对城市历史血脉缺乏敬畏之心。

  历史无法转身。一个突兀而刺眼的墙面,毁坏的是整栋建筑的历史美感。历史要历久弥新,但不是要去旧的做成新的。守住城市文化人人有责。汕头的骑楼作为全国“面积最大同时最为精美”的骑楼群,更应小心呵护,只有“修旧如旧”,才能把这份历史记忆留下来。

  对于这些骑楼,无论是修缮还是扶危,都属于公共事务范畴,因而,作为主体一方的老百姓,对实施方案是有知情权的。但从新闻看,随意刷水泥浆护墙体这种决策,老百姓事先并不知道。显然,有关部门关门讨论做出的决策,是有问题的。

  要做到两者兼顾,就得改变擅自做主一肩扛的霸道,那就应该多听听百姓的声音,多拿出几套治理方案以供备选,文物部门、具体操作部门、市民、屋主分别该做什么、怎么做。问题真正讨论清楚了,社会有了广泛共识,成熟可行的方案也就有了。否则,大家都被蒙在鼓里,你闭门弄出的方案再怎么“成熟”有善意,也难经时间和现实检验,不被质疑和吐槽才怪。

标签: 汕头;历史记忆;危房;骑楼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