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拒绝全民发钱的瑞士人是这样想的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凌朔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6月09日 09:27:00

更多

无论你是否就业,不管你是否成年,只要你是瑞士合法居民,每人都可以从政府那里领到一笔“无条件基本工资”,成年人每月2500瑞士法郎(约合1.68万元)、未成年人每月625瑞郎(约合4205元)——这是瑞士一些知识分子发起的一项动议。

  无论你是否就业,不管你是否成年,只要你是瑞士合法居民,每人都可以从政府那里领到一笔“无条件基本工资”,成年人每月2500瑞士法郎(约合1.68万元)、未成年人每月625瑞郎(约合4205元)——这是瑞士一些知识分子发起的一项动议,这项动议在6月5日举行的公投中被76%的选民否决。

  事实上,这一动议自提起以来,就不断被媒体贴上各种标签,比如“乌托邦”“免费午餐”“天下掉馅饼”“不劳而获”等等,总之,质疑声众,被否决自然也在意料之中。

  其实,媒体大可不必用对与错来给动议下判书,这次公投也并不无厘头。至少,动议反映了一种对未来的忧患,公投则给了人们一种思考未来的机会,它反映出人们对未来问题的复杂考量,综合了人们对现状的评估、对新生事物的担心以及对不可预知性的一种无奈。参加公投的每一个人,在内心世界里,都前所未有地完成了一次关于现实与未来的思想碰撞。

  动议起初由瑞士一些艺术家和爬格子的作家与记者提起,他们的理由是,无差别的基本工资保障可以让所有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特别是,当越来越多工种被机器人取代,当越来越多行业实现低人力成本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社会财富的分配方法应当有所调整与变通。

  这一“远瞻”并不天马行空。西方很多领域的研究者早就开始探索人工智能大范围取代人力后的社会变革,他们预判,技术进步很可能会像曾经推动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一样,推动一场全行业的变革。届时,现有人力资源格局乃至社会结构都会出现诸多变数,现有劳动分配体系很可能被许多新出现的弊端拖垮,今天许多行业、许多职业的许多人会因为高科技而丢掉饭碗,这并非杞人忧天。

  但公投结果显示,大多数瑞士人并不认为简单粗暴的“无条件发皇粮”动议可以消除对未来的担忧。公民可以坐享其成,但国家财政不可能不劳而获。从国家财政角度出发,“无条件基本工资”给国家造成的库银压力势必要靠“拆东墙补西墙”来化解,课税增税、削减福利、提高物价、降低其他保障等情况都可能出现。若从社会公平角度来看,一旦不按劳动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贡献分发粮饷,势必造成另一种不公平,整个社会的价值观甚至都会受到颠覆性冲击。

  回归现实,瑞士是公认的富国,民众的福利保障也相对健全。虽然这两年物价有些贵,生活成本涨得厉害,难民危机、反恐形势有些严峻,但相比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现实更易掌控,现状更易满足,所以瑞士人做出了安于眼下的选择,这是人类面对未知前景时的心理本能与本性。

  可以说,这次公投在瑞士推动了一次理性的全民思考,完成了一次现实与未来的碰撞试验。当然,随时间推移、现状改变、不确定性越来越确定、未来正在演进为现实时,人们产生其他思索、做出新的判断也很平常。

标签: 动议;瑞士;国家财政;物价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