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让文化遗产融入生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盛玉雷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6月12日 09:05:00

更多

6月11日,第十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发出呼吁, “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6月11日,第十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发出呼吁,“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文化遗产如何告别孤芳自赏,商业开发怎样把握好度,再次成为人们思考的现实命题。

  诚然,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走入百姓生活,离不开商业开发。然而当下,有不少文化遗产从遥远的历史走来,遭遇了现代商业的尴尬。某些极具特色的古城古镇,因为过度商业化而异化成庸俗的符号;一些底蕴深厚的非遗技艺,因为产业化的要求而变得面目全非。对此,人们颇多吐槽,更有对“饮鸩止渴”开发倾向的隐忧。

  过度商业开发,不仅是目光短视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高效整合的智慧缺失。当物质文化资源的开发仅以景观名胜、观光旅游为主要方向,而缺乏向文化产业链的转化;当非物质文化遗产仍以传统手工艺品的形式存在,而缺乏原创性、个性化的时尚转变,文化遗产就很难真正融入现代生活。

  只有真正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文化遗产才拥有新的归宿。让文化遗产的“变现”放眼未来,离不开向伟大传统致敬的情怀,更需要创新求变的长期努力。

 

标签: 文化遗产;商业开发;百姓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rdht/201606/W02016061237252981927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