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掐尖越来越难”,人才多元流动未尝不是好事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作者:杨朝清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6月12日 15:24:00

更多

随着2016年高考落幕, 940万考生的招生录取战役打响。一如考生家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著名高校,也要面对另外一种烦恼——通过高考,招收到优秀生源正在变得越来越难。

  随着2016年高考落幕,940万考生的招生录取战役打响。一如考生家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著名高校,也要面对另外一种烦恼——通过高考,招收到优秀生源正在变得越来越难。(6月11日 《中国经营报》)

  在不同高校构成的金字塔里,北大、清华无疑处于塔尖的位置,在“掐尖”中占据优势地位。“掐尖越来越难”的背后,隐伏着招生竞争的结构性变化。一方面,高考科目调整、命题难度下降,造成优秀人才的辨识度、区分度下降;另一方面,国外高校到中国抢优秀学生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优秀学生的出路更加多元化。

  当今世界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优秀学生选择到国外高校就读也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从来都不缺乏对学子们的吸引力;“掐尖越来越难”的症结,在于统一性的高考制度与学校对个性化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高考的价值追求不可避免发生转向;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高考的难度下降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高考的普适功能提升,难免会导致高考“掐尖”功能的下降。高考作为一个面向所有考生的竞赛场,普适功能是第一位的,“掐尖”功能是第二位的。

  在“以成绩论英雄”的格局下,一些高分考生进入大学之后,综合表现有些不尽人意。为了弥补高考区分度不高的短板,一些名校一方面利用保送生制度,另一方面通过自主招生来选拔具有学科潜力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作为对现行统一高考照分数录取的一种补充。可是,自主招生也难以从根本上破解“掐尖越来越难”——这边厢,自主招生规模受到严格限制,通常不超过5%;那边厢,自主招生的综合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还存在着定位不明确、热衷“抢生源”、程序不够公开透明等短板。

  新鲜出炉的“掐尖越来越难”,从某种意义上也是高校办学自主权和教育公平之间的矛盾。在教育公平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的时代背景下,给高校招生戴上“紧箍咒”,依然十分必要。 如果任由“掐尖争夺战”上演,何尝不是对教育公平的一种损伤。

  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必然是人才多元流动的社会。优秀考生有择校的苦恼,名校有“掐尖越来越难”的困惑,表面上是坏事,实际上也是一种好事。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国际化进程加速的当下,转型的压力、创新的挑战,考验着每一个从业者,即使是北大清华也不例外。只有把握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根本,高校才会对优质生源有更为强烈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标签: 掐尖;高考;教育公平;名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