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乡村怎样才能留住年轻人?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张黎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6月13日 10:11:00

更多

乡村怎样才能留住年轻人?加大乡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力度,构建新型乡村共同体,重塑乡村价值体系,推动并实现乡村文化的自我更新与发展,用文化涵养人,用文化凝聚人,用文化留住人。

  推动乡村走出发展的困境,建设美丽乡村,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产业的支撑,依靠具有现代意识、同现代接轨的新型职业农民。而从现实层面看,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以留守中老年人为主力的农业劳动力的构成现状为职业农民培育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培育职业农民,就要想方设法留住年轻人,吸引年轻人务农,让农业后继有人。那么,当前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务农?乡村怎样才能留住年轻人?  

  年轻人不愿意务农,首先应该从经济和物质层面寻找原因。农业比较效益低是年轻人不愿务农的首要原因。从事农业生产要有投入,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农业生产的灾难脆弱性等等原因,决定了从事农业具有不可预计的风险性,而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还不够健全,农业风险难以分散规避,这无疑加剧了农业的弱质性和劣势性,影响到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可见,工资性收入才是“真金白银”,来得稳妥确定,其“旱涝保收”的吸引力肯定远远大于“靠天吃饭”。其次应从精神与文化层面寻找原因。面对现代化、工业化的冲击,乡村文化作为一种与传统社会特质相适应的文化模式,已经日渐衰落、颓废,陷入边缘化境地,逐渐丧失了对乡村社会及至年轻人的哺育、滋养和支撑作用。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也应生机勃勃。乡村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不可能依托留守中老年人开展,主体缺位的制约亟须突破,留住年轻人,乡村、农业才有活力与希望。  

  留住年轻人,提高务农人员地位待遇是首要条件。当前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相关制度支撑体系,着力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确保务农人员须获得与其他职业的就业者同等的经济收入,以制度性的方式确保务农者待遇与地位的提高,这是乡村社会发展的刚需,也是吸引年轻人留守土地的关键。  

  留住年轻人,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是必要保障。加快乡村公路、农田水利、农网改造建设,进一步夯实乡村基础设施;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引导扶持农业生产经营大户,鼓励创办家庭农场,鼓励土地、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家庭农场集中;加快土地制度的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促进土地的有序流转;鼓励开发乡村、乡土、乡韵潜在价值,促进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出台一些鼓励青年返乡创业的政策,为年轻人自主创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留住年轻人,营造乡村和谐人居环境是重要支撑。围绕改水、改厕、改灶,农村垃圾收集、运转、处理,推进城乡环境治理和卫生整治行动;补齐乡村社保、医疗、教育等短板,凸显乡村的“性价比”与吸引力;加大乡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力度,构建新型乡村共同体,重塑乡村价值体系,推动并实现乡村文化的自我更新与发展,用文化涵养人,用文化凝聚人,用文化留住人。

标签: 年轻人;乡村;农业生产;留守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