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选专业,一场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华雪 张贵礼 王帅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6月15日 08:23:00

更多

紧张的高考之后,年轻的学子即将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本期微议录特选取几位网友对选择专业的思考,这些建议值得年轻人听听。

  紧张的高考之后,年轻的学子即将填报志愿、选择专业。选择专业,是一场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是一场加深自我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考验。对每个人而言,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会受到兴趣爱好、就业难度、收入预期、自我定位等因素的影响。

  

  不妨多听听“内心声音”

  今年“五一”恰逢大学同学毕业六周年聚会,我对同班同学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粗略统计:53人中有18名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剩下的除7人自主创业外,有28人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我们班同学的就业状况与专业的关联度并不高,这个现象也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即大学所学专业也许对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影响并不大。

  我们基础教育的应试倾向往往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所以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不妨多听听“内心的声音”,将兴趣爱好与填报专业有机结合,大胆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我想这一点或许更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自己的理想志向融入未来的学习计划,大学生活才会充满乐趣,也才会更有收获。

  ——@李华雪

  家长且慢说“你懂个啥”

  高考之前,家长都会关注孩子的考试状态;高考之后,家长又都会在专业选择问题上绞尽脑汁。专业选择本应孩子唱主角,但很多家长把它变成了自己的事情,不给孩子自主选择的空间。帮助孩子选择一个好的学校、一个好的专业是必要的,但家长的角色应该是人生咨询师,而不是越俎代庖,替孩子决定。

  家长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的确比孩子有更多经验,但是在选择专业的问题上,也可能更加保守、更加功利,往往瞄准的是名牌大学、热门专业,而不考虑孩子对专业的兴趣和爱好。孩子有时候大胆流露出内心的渴望,却遭遇家长一句“你懂个啥”的反问。家长包办或许能选择一个世俗意义的好专业,但如果不符合孩子的志向,可能会让孩子进入大学后渐渐丧失奋斗、追求的激情与动力。因此,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家长不能“一言堂”,要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判断、自己决定、自己负责。

  ——@张贵礼

  别让选择困惑束缚理想

  面对大学专业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敢像小时候那般率真地谈“我的理想”“我的梦想”,更多是在内心盘算着未来是否好就业、能否留城市。然而,“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专业、就业、职业之外,还有诗和远方,我们心中的理想不应被忘记、情怀不应被磨灭。

  不少学生思考规划自己的人生时,生怕走偏、走错任何一步,从而陷入“选择困惑”。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纠结,因为专业本身没有绝对的热门和冷门,所谓的冷门专业,一样有出类拔萃的机会。理想需要和现实对接,需要正确自我认知、自我发现。面对选择,当以“专气致柔”的境界,尽量遵从个人兴趣、特长、志向,不必过于精心地“自我设计”。也就是说,选择专业,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人生主旋律,真正将“志”与“才”有机统一,才能勇往直前、乘风破浪。

  ——@西安—王帅

标签: 选择;孩子;大学专业;就业状况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rdht/201606/W02016061534735470491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