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为何对朋友圈“敬而远之”?
来源:深圳新闻网
作者:汤嘉琛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6月16日 09:14:00
官员为何对朋友圈“敬而远之”?高级别官员多带头触网,应该是个不错的开端。
现如今,微信已成为主流社交工具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然而,与许多普通人喜欢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各类信息相比,官员们的朋友圈却是另一种风景:很多官员每天都花几个小时看微信,但几乎从不更新朋友圈;少数更新朋友圈的人,除发布工作相关内容,主要是转载各种鸡汤文和图片,甚少表露个人观点、情感。
官员群体不爱更新朋友圈,级别越高的官员越沉默,有些高级别干部连微信都不用,官员们为何对朋友圈“敬而远之”?一些官员表示,朋友圈不管发什么都不合适——谈论社会热点有风险,发个人生活小事怕被误解,谈论工作容易引起议论。相对来说,转发一些鸡汤文比较稳妥——虽然没营养,但至少没风险。
在一些官员的观念中,朋友圈不是可以彰显真我的“私域”,而变成了一个公共场所,他们自己在朋友圈的言论也会被解读为某种表态。此前,某基层领导还语重心长地教导我,没有必要在朋友圈“乱说话”,有些文章可以阅读、收藏但不要转发,最好连生活照片和生活琐事也别发,以免招致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官员在朋友圈保持沉默,与中国官场盛行“告密文化”有一定关系。中国官场生存的一个重要法则,就是不要给竞争对手留下把柄。在朋友圈“乱说话”,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人截屏“打小报告”,这种畸形的官场文化,使得官员们每一步都谨小慎微,时刻担心仕途受影响。
这也解释一种现象:那些敢在朋友圈畅所欲言的,大多是已离开体制或已退休的“前官员”。道理很简单,这样的人在官场没有“敌人”,也不用担心那些躲在暗处的“告密者”。官员群体中有不少富有真知灼见的人,但在一种不健康的政治生态中,他们在位时必须韬光养晦,不能用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推动社会进步。
官员在朋友圈保持沉默,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官场不鼓励官员有“个性”。官员群体中有一种现象,大家会觉得不同级别的领导干部会有不同的“范儿”,并在言行上模仿比自己级别高的人。按照常理,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朋友圈,但长期浸淫于体制内,过于追求那种套路式的为官之道,很容易放弃自己的“个性”。
与中国官场“千人一面”相比,国外政要们恰恰是将社交网络当作塑造自己个性的重要平台。无论是国家元首还是地方议员,都善于通过用推特、脸书之类的应用与民众沟通,发生重大事件后也会第一时间站出来表态。让民众看到官员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一面,而不是只看到一个混沌的符号,或许才是应有的状态。
官员群体是否有开放的心态,是检验政治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事实上,中央领导人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要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等。但是,要改变目前的状态,让更多领导干部敢于自由发声,需要有健康的政治生态和官场文化。高级别官员多带头触网,应该是个不错的开端。
标签: 朋友;朋友圈;官员;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