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闯出创新的“无人区”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贾宝余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6月22日 07:55:00

更多

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一段话,发人深省:“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的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

  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一段话,发人深省:“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的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正是因为认定“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任正非遗憾,“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

  这是华为的一种自我警醒,也可视作对科技企业的一次棒喝。也是在这次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反复强调的“原创”,正是希望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寻求突破,从而走出创新的“无人区”。

  当然,这就需要从国家创新体系的全局着眼,大力推进基础研究、产业开发、技术应用的良性互动。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四角相倚的创新体系,包括“为知识而知识”的学院科学、“为公众而知识”的政府科学和“为利润而知识”的产业科学。企业科学家追求可以应用到产业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专利,努力与组织一起共同追求商业化利润。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并非意味着企业在创新的战场上有动力、有能力包打天下。华为在“无人区”的迷航,实质上是对基础科学理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的期待。

  在这个过程中,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肩负着原始创新的责任。虽然华为有8万多研发人员,未来几年每年的研发经费会逐步提升到100亿—200亿美元,但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华为公司在基础性原创理论研究上的动力并不强,这源于基础科学研究的“正外部性”。也就是说,基础科学研究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这种典型的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物品,一般应该由具有公益性质的公共部门承担。从这个视角看,基础理论研究的责任和担子,就必然落在科研院所及高等学校的肩上。以基础理论见长的公益性、基础性国立科研院所,在这方面必须有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而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出发,还应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产业的协同发展。创新生态系统的本质,是各创新主体的功能互补、错位发展。一个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征伐,主体是人才,靠的是组织行动力和科技创新力。华为已经清晰地认识到,走出“无人区”的迷航关键在于基础理论的创新,“发展科技的唯一出路在教育”。为此,华为发出了“教育要瞄准未来”的呼吁。这就要预判未来的科技和社会发展趋势,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培养能适应未来、驾驭未来、引领未来的人才,从而实现“教育—科技—产业”的协调互动和螺旋式发展。

  华为进入“无人区”的困惑,并不是一家企业的烦恼。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触及基础科学研究设置的边界。因此,今天为“无人区”的创新者保驾护航,就是夯实创新之基,擦亮国之利器,为更多中国企业拓展创新的蓝海。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

标签: 华为;无人区;创新;科研院所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