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谁来管管中国知网的垄断暴利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何勇海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6月22日 08:07:00

更多

在高校毕业季,毕业论文是热门话题,学术数据库是写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参考工具。

  在高校毕业季,毕业论文是热门话题,学术数据库是写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参考工具。今年3月以来,有关学术数据库提供商中国知网价格猛涨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多家高校图书馆都直呼“用不起”。有律师称,中国知网涉嫌滥用其在国内中文学术文章检索服务市场上的支配地位,限定期刊只能与其进行交易,赚取高额利润,触碰了《反垄断法》高压线。(《新华每日电讯》6月21日)

  “无知网不论文”“我们不生产论文,我们只是知网的搬运工”之类的调侃流行,证明了知网是论文写作的“刚需”。知网收录的文章,大部分来自其购买了版权的期刊;也有一小部分直接来自作者并支付较低稿费的文章。知网一方面让更多人得以传播了自己的学术成就;另一方面又成为学术论文资源的垄断者,把学术变成纯粹的商品。这其实是对知识、对学术的无形践踏。

  知网的使用费到底涨了多少?有媒体调查发现,2014年知网对云南大学的报价从原来的40万元涨到70万元;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在知网的花费为150万元,2014年为179.99万元,2015年为215.99万元。有人计算过,知网涨价的幅度每年都在10%以上,且所报价格均是“死数”,没有谈判余地。涨价涨到连堂堂北大都表示“买不起”“用不起”,更不要说其他高校。如此坐地涨价,违背了知网建立的初衷——共享、传播学术成果。如此贩卖他人辛苦研究获得的学术成果,恐怕是不厚道的。

  像知网这样的学术数据库,理应微利经营。一则,它汇聚的学术成果并不是自己生产的,它只是公共知识的搬运集散地,没有理由将那些公共资源拿来攫取暴利。二则,虽然它要向期刊采购一些学术论文,向论文作者支付一定稿费,但是,也有海量论文资源是作者低价乃至无偿共享的,有偿采购与无偿使用两相抵消,成本又能高到哪里去?

  最关键的是,中国知网还带有极强的垄断性——它不仅是国内知名度与论文载量均排在前列的中文数据库,还被有关部门批准为我国唯一的正式出版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电子期刊。正因带有唯一性,就限制了用户选择使用其他数据库的自由,知网也就有了利用垄断地位肆意涨价的底气。正如一专家所说,它一边搞着垄断,一边还要搞市场化牟利,即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是会受到干预的。期待有关部门能对知网的任性涨价予以干预。

  当然,有必要建立真正的非营利性的公共知识空间,以确保知识共享不被资本垄断,学术资源能在一个公共空间生产和自由流通。

标签: 学术;涨价;学术论文;数据库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