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大学“最后一课”被校长致辞悄悄打动

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毛建国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6月23日 13:32:00

更多

校领导讲话、拨穗儿、毕业合影……又到一年毕业季,近期,各高校的毕业典礼如约而至。毕业典礼上,校长给毕业生们上的“最后一课”备受关注,其中,不乏“潮人潮语”,被许多同学大赞“接地气”。

  校领导讲话、拨穗儿、毕业合影……又到一年毕业季,近期,各高校的毕业典礼如约而至。毕业典礼上,校长给毕业生们上的“最后一课”备受关注,其中,不乏“潮人潮语”,被许多同学大赞“接地气”。(6月22日 中新网)

  其实不仅是校长,很多教授讲的也很是不错。比如这两天网上流行一篇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邹振东对学生的临别赠言,邹振东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感慨“一所大学真正改变你的东西,就是你可以带走的东西”,而且,“你从一所大学可以带走的,就是这所大学最想传播的”。建议大家好好看看这篇文章,肯定会有自己的收获。

  提到“最后一课”,不能不提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院士。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李培根院士在2000多字的演讲稿中,把4年来的国事、校事、校园人物、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短短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成为网络热词,其演讲全文,也红遍网络。自此,高校的“最后一课”,变得饶有趣味起来,高校校长和教授们,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篇又一篇佳作。

  这些受到热捧的“最后一课”,有一个共同点,用网上的流行话说,叫做“说人话”。在讲话中,校长们真正做到了低姿态,把自己放在与同学对等的地位,讲话语重心长而不是趾高气扬。这种用心写就的致辞,提供了一个又一个金句,也轻易打动了同学们。拿今年的校长致辞来说,北航校长以“装空调”忆师生共治,深圳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提到了韩剧韩星,而浙江工商大学校长竟然自制微电影送毕业生……如此新意袭人,潮气逼人,自然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孔子讲,“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人们关注校长怎么说,更关注校长怎么做。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校长做得好,哪怕在毕业典礼上什么都不说,也是学校之福,学生之福。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有一句名言,“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 校长就相当于那条游在前面的鱼,校长怎么样,会影响教师怎么样,带动学生怎么样。从这意义上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不得不讲,当前高校在很多方面还不如人意。比如高校行政化的问题,在很多学校都存在,一些还十分严重。在这当中,校长们起的作用不完全是被动的。有些校长首先把自己定义为官,平时讲着官话,做着官事,以至于一些校长与学生有着很遥远的距离。这样的校长,即便毕业致辞讲得再精彩,恐怕也不能完全赢得学生的尊重。根叔曾经讲过,“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它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而在我们看来,什么是校长?就是那个让人提起来就肃然起敬、备感亲切的人。对照这样的标准,很多校长做得远远不够。

  不管怎么样,相对于八股讲话,现在很多大学校长的讲话有新气接地气,这样的转变,是人们喜欢看到的。而且从文本上讲,很多校长的致辞都堪称范文,也是值得学习的。对很多人来说,就这样被校长致辞悄悄打动。文风就是作风,希望这样的文风变化,能够有作风变化支撑。倘能如此,实是大学之幸,教育之幸。

标签: 校长;毕业典礼;大学校长;致辞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