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从人文视角看网络文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黄念然    责任编辑 金晨
2016年07月16日 09:04:38

更多

作为文艺与科技相结合的产物,网络文艺顺应了文艺大众化的趋势,激发了大众的文艺潜能,拓展了文艺的市场空间,前景可观。

  作为文艺与科技相结合的产物,网络文艺顺应了文艺大众化的趋势,激发了大众的文艺潜能,拓展了文艺的市场空间,前景可观。但是,在方兴未艾的同时,网络文艺界也客观存在着一些浮躁之风。喧嚣过后,笔者认为,对于网络文艺而言,“技—乐—教”是其应当坚持的三维立体人文结构。

  先言技。科技进步对网络文艺的催生与推动作用不言而喻。《花千骨》凭什么刷屏?其中,“网台联动”传播模式和“手机+电视”的双屏互动模式创造了大量点击率,电视剧和手游的无缝对接则实现了IP价值的全面开发。同时也需注意,科技好则好矣,但如果过度科技化,也容易造成人文精神的失落。换句话说,技术可以养眼,但不一定能怡心。个中道理,值得深思。

  次言乐。相比严肃的传统文艺题材,网络文艺中穿越、玄幻、盗墓、仙侠等题材屡见不鲜,可谓“脑洞更大”、娱乐性更强。这样的作品固然有受众,但如果声色光影削弱了理解和想象,捕捉感官稍纵即逝的快感成为观众的最后收获,那么,其结果也会造成艺术之乐的缺席。

  再言教。这里所言之“教”,既非一味地引导观众,更非盲目地迎合观众,而是要通过审美创新、审美体验去批判现实和探讨人性,去实现文艺的文化担当、社会担当和公共关怀。“乐”与“教”的辩证统一,仍然是中国网络文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

  总之,要建构良好的当代中国网络文艺生态,技是依托,乐是根本,教是导向,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用技术手段实现审美创新,用审美创新达成精神健全,从而实现科技精神、审美意识和人文价值的深度融合,这是中国网络文艺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作者:黄念然(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标签: 文艺;网络;网络文艺;博士生导师;传播模式;传统文艺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