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磨剑”与真诚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马 涌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7月19日 09:09:04

更多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一些文艺创作者们不约而同地操起了一项副业:磨剑。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一些文艺创作者们不约而同地操起了一项副业:磨剑。

  “十年磨一剑”,贾岛此诗原本说的是剑客,如今却成了用以形容作品历经长久雕琢打磨的营销金句,频见于图书腰封、戏剧广告、影视海报,未见其作品,先知其辛苦,大有先声夺人之势。

  然而世事往往“过犹不及”。自从“磨一剑”的句式出现在文化市场上以来,“磨剑”的年数日渐看涨,从开始的两年三年,到后来的五年六年,到今天八年十年也不算罕见。身为编辑,这种事司空见惯,但心里也难免时不常犯嘀咕:真是十年八年里只做这一件事?真用了这么长时间吗?上一部作品不就是两三年前吗?怎么到现在突然又“十年”了?

  几年磨一剑,好不好?当然是好的。但作为一种自我标榜,特别是作为一种先行于作品的推介“套路”,却未必合适。世人喜谈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然而红楼梦之伟大,归根结底是作品的伟大,而曹公所耗费之心力,只是附在伟大作品之上的一段轶事而已,假若史书并未记载曹公的坎坷身世,红楼梦作为小说的价值也不会因此有所折损。再往近一些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的初版封面,还是90年代获茅盾文学奖后的再版封面,都未曾拿路遥的创作历程做文章,然而我们知道,路遥写《平凡的世界》,消耗的不仅是时间,更是在燃烧自己的生命,任何标榜的字眼放在他身上也只会显得苍白。

  艺术创作的世界没有“安慰奖”,作品自身的水准远比空谈“磨剑”的口头功夫来得重要。更何况有些标榜的年数,还未必真实。

  所以我想套用一句当下的流行语:少一些磨剑,多一些真诚。当然,这绝对不是说文艺作品不需要反复打磨;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文艺作品需要真诚与耐心的打磨,我们才更应该对那些放卫星般的“数年磨一剑”说不,因为它将真正打磨作品的心血廉价化了——如果一个人用几个月把自己十年前想到的点子写出来就算是十年磨一剑的话,那些真正在三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一遍遍呕心沥血、钻研雕琢的人,我们又该如何赞扬他们呢?

  

标签: 作品;红楼梦;文艺作品;十年磨一剑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