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治理现代化须恪守程序正义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王若磊    责任编辑 金晨
2016年07月30日 09:19:13

更多

相对于习俗、宗教、道德等治理方式,法治最重大的特点体现在其较高的制度化水平,它借助严密的组织、严苛的程序、专业的人员、严谨的证据规则甚至繁复的仪式实现治理,用严密的制度载体保证治理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实现法律程序控制下的正义。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走向“现代”,一个重要维度是恪守程序正义。当代社会,无论中西,凡遇重大或热点事件,民众和舆论的第一反应都是追问此事处理是否合乎法律、合乎程序。焦点不一定直指实质正义,而往往首先集中于程序正义之上。法谚有云,“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

  现代治理首先是程序之治

  现代社会最具正当性的治理方式是法治,而法治是最典型的程序之治,它要求社会各主体特别是公权力受制于法律的约束,根据法律所要求的流程和步骤运转行事。相对于习俗、宗教、道德等治理方式,法治最重大的特点体现在其较高的制度化水平,它借助严密的组织、严苛的程序、专业的人员、严谨的证据规则甚至繁复的仪式实现治理,用严密的制度载体保证治理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实现法律程序控制下的正义。因此,法治和程序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体两面,现代治理是借助法律实现的程序之治。

  就起源而言,现代国家为适应陌生人间大范围的商业交往出现了程序法治。法治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最早的市场经济起源于近代早期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国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大规模商业贸易开始出现,不少人逐渐走出了传统封建领主制下的熟人社会,聚居在城市专门从事生产和交换。这时,大范围交换带来了陌生人间的交往,传统社会中熟人间的信任不复存在,陌生人间如何交易并建立信任以保证交易安全和效率成为了核心问题。这时,普遍的交易规则和强有力的规则执行就出现了,这正是现代法治的萌芽。而现代法律体系最早正是以适应这一变化的契约规则、债务履行规则、信贷规则等作为构成主体,将这些交易习惯、流程和方式法律化。因此,现代法律不再仅有古代法律“施加义务”的侵权或刑法规则,同时出现了大量的程序性“授予权力”的规则,它不问行为对错,按照这些程序规则作出的行为本身就能够获得法律效力,比如缔结合同、缔结婚约、订立遗嘱等。它的丰富程度和效力层级体现了一个国家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和现代化程度。

  现代国家治理需首先尊重程序,唯有程序正义下取得的共识才可能在多元的时代获得普遍认可。因此,现代治理中配置权利和资源的分配正义和解决纠纷的矫正正义都需要借助程序正义来实现。对现代人而言,“公正高于真实”。事实真实需要通过公正的程序获取和展现。因而程序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具有了双重意义,它既是达致正义的一个过程,又是评判正义与否的标准本身。

  因此,现代治理要求程序之治。一是要凡事讲程序,必须恪守法定流程,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剥夺人的财产和自由,此谓“正当程序”原则;二是程序本身要公平、无偏见,任何人都有获得听证、不自证其罪的权利,此谓“自然正义”原则。这两大原则是现代国家治理要求的最基本的程序正义。

  程序正义的要义

  程序获得优先地位首先基于现代社会商品交易和价值多元此双重经济与意识形态背景。在此基础上,客观产生的程序需求有了更为积极的实践价值,即通过程序压缩公权力行使的空间,遏制其恣意和任性。

  首先,简而言之,程序是行事或决策的顺序、流程、方式或手续。在消极意义上,存在一定的流程、方式、顺序的要求,相对于传统随心所欲的权力而言就是一种制约,要求其按照步骤或流程行事。如抓捕犯罪嫌疑人,现代法治要求出示证件、表明身份、告知权利、过程录像等,实际上就是一种程序条件。事实上,过往的事实真实是无法还原的,法律认可的真实都是通过程序反应、展示出来的。在积极意义上,程序还是达致理性决定的过程,合理的程序设计能够保证理性选择的实现。科学的流程、方式和机制既能尽力排除个人好恶和偏见对结果的影响,也试图排除外在的所有干扰。分蛋糕就是最好的例子,切蛋糕的人最后拿蛋糕就是通过程序正义实现实质正义。

  其次,程序不仅是一个流程,也是一个角色分担的程序装置,它将决策或探究实质正义的职责分配给了不同部门,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各部门在分工配合下相互牵制的格局,进而会使权力在犬牙交错的程序和制度中受到制衡、防止滥用。因此,程序不仅设置了步骤和方式方法,更关键的是借助流程管控实现了分工和分工下的制衡。比如公检法各部门在一起刑事案件中程序上的分工典型的就是角色分配的过程。

  再次,程序能够实现外部的可观察与可参与,使其具有了公开和透明的特征。相对于不可见的实质正义,它使公众和舆论可以通过对程序运作的监督来管控实质正义的生产过程。程序作为方式、流程、步骤是显性的,其运作是否符合步骤、不偏不倚是可感知的。实质正义或许不可知,可知也是程序真实下的可知,因此程序的这种特性使公众和舆论能通过参与、观察来监督程序,透视决定的产生过程,从而监督权力运行,保证实质正义的重构不偏不倚。

  当代中国程序法治建构的要点

  更新理念,树立程序第一的观念。现代国家的公职人员必须要能够适应时代变迁的要求,首先牢固树立程序意识,不能再按传统思路和方式满腔热情只一心追逐实质正义,而忽略程序的要求和控制,须清醒认识到权力本身的限度和犯错可能。实际上,恪守程序是对官员和执法者的一种保护,依法依规办事能使其避免无端指责。

  扎紧篱笆,建立严密的制度体系。除程序观念缺乏外,我们的程序本身还太脆弱,既容易被僭越,僭越之后也缺乏强硬的惩罚。实现程序法治,必须在制度上不断压缩自由裁量权的空隙,建立严密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制度,并严惩违背程序正义的行为,方能使程序具有刚性。

  抓住重点,保障公民重大权益领域的程序正义。现代政治,立法、执法和审判均要求科学合理的程序钳制。然而,最急迫的是对与个体公民命运息息相关的人身和财产权的执法和司法。


标签: 正义;实质正义;现代国家;法治;权力;法律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