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习惯在镜头下执法关键在于“习惯”

来源:红网
作者:宾语    责任编辑 金晨
2016年07月30日 09:38:36

更多

这两天,民警要习惯在“镜头”下执法,以及执法对象要求出示人民警察证时应当出示的新闻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这两天,民警要习惯在“镜头”下执法,以及执法对象要求出示人民警察证时应当出示的新闻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日,公安部举办了全国公安机关规范执法视频演示培训会,针对民警在现场执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拿出了应对规范,指出民警执法时,面对群众围观拍摄,在拍摄不影响正常执法的情况下,要自觉接受监督,不得强行干涉群众拍摄,夺取拍摄器材,或强行要求删除。同时,再次强调了关于出示人民警察证的问题。

  应当说,公安机关通过规范执法培训,对执法过程中涉及的法律要求、处置流程、行为举止、策略技巧等,作出了明确、可行、可操作的规定,让民警知道了在执法过程中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也给广大群众进行了一次普法,明白了怎么去配合警察执法,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事实上,“民警要自觉接受监督”本该是规范执法的标准动作,并不是新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在“总则”里就明确“人民警察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在“执法监督”再次强调,人民警察执行职务,除了依法接受人民检察院和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执法活动监督,还“必须自觉地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这是警察前面的“人民”二字所决定的。

  长期以来,广大人民警察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治安秩序和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但也应该看到,一些地方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执法不规范、拒绝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的情况。远的不说,就在一个月前,郑州市刚刚发生执法民警粗暴抢夺记者照相机事件。一中年女子在郑州市大石桥一眼镜城内不幸坠楼身亡,记者赶到现场后,站在警戒线外五六米远的位置拍照,并未影响办案,也没违反任何法律法规,仍被几名身着制服的民警强抢相机,并威胁要以妨碍公务拘留记者。

  抢夺相机、手机,甚至威胁要以妨碍公务拘留拍摄者并非孤例。前些时,一段“太原警察打人”的视频在网络传播,后来证实这是一起因停车纠纷引发的妨害公务案件。事件发生后,四川平昌县公安局官方微博“平昌公安”出面声援:“遇到警察执法,请不要随意拍摄,因为法律不允许!”“平昌公安”拿出《人民警察法》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等规定,认为围观群众的拍摄行为干扰了民警的正常执法。对此,法律专家指出,上述规定所规范的对象都是违法犯罪的行为人,与群众围观拍摄警察执法过程没有任何关联性,“平昌公安”有歪解法律之嫌。

  对于围观者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只要不影响民警办案,只要没有闯进警戒线,不但可以围观,还可以拍摄,这是法律赋予一个公民对执法者进行监督的权利;对于执法者来说,“法无授权即禁止”,如果是出于案件保密的需要,完全可以采取拉警戒带、人墙等方式进行隔离,对于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未成年人信息的,可以告知拍摄者自行删除,严禁外泄。但如果没有违反上述规定,仅仅是拍摄执法,只要执法过程是阳光的、规范的,就没理由不让拍摄。

  当然,并不是说不让拍摄,执法过程就一定有问题,也许只是公安工作的性质形成的惯性思维,我做什么没必要让你知道,更没必要告诉你;也许是做的事情不方便或者不想让人知道,你把镜头对着他,他自然认为你是在挑战他的权威,是在和他过不去。想想看,人民警察从事的是公务活动,公务活动理所当然要接受社会监督,如果连群众围观拍照都如临大敌,还谈何秉公执法,办事公道?

  除了围观拍照,一直遭网友诟病的还有警察执法要不要出示身份证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当初公安部通报公安机关统一配发使用人民警察证有关情况时,早已明确:如果群众有要求,人民警察要主动及时地出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按照法律上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当你处罚别人的时候,尤其是当场处罚,是要亮证的。你要对我进行执法,我当然有权利知道“你”是谁。你说你穿着警服就是警察,协警辅警有警服,“工勤人员”也有警服,这些人没有执法权,叫我如何相信你穿着警服就是警察?不是警察凭什么执法?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成了困扰民警执法的难题。

  如果通过规范执法演示培训,让公安机关的执法规范化并让这种规范执法成为民警日常执法的自觉行为,无疑是一件让民警有底气,百姓也受益的大好事。但归根结底,这一执法规范化的生命还在于执行。在人人都有照相机(手机),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越规范,执法的公信力就越高。习惯在镜头下执法关键在于“习惯”。

  文/宾语

标签: 民警;执法过程;警察执法;警服;公安机关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