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撤销廉政账户,民众为何反过来叫好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刘雪松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8月08日 08:18:04

更多

8月2日起,贵州省纪委设立近6年的廉政账户宣布撤销。至此,全国至少有6个省份撤销了廉政账户。而在此之前,全国设立过廉政账户的省份不下17个。

  8月2日起,贵州省纪委设立近6年的廉政账户宣布撤销。至此,全国至少有6个省份撤销了廉政账户。而在此之前,全国设立过廉政账户的省份不下17个。

  可能令纪监部门意想不到的是,撤销廉政账户,不仅没有引起民众的质疑与失望,反而赢得了点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廉政账户的存在,不仅没有成为官员中胆大者的“钟鼓楼”,反而因为留了一条退路,成为一些官员逃避查处的“青纱帐”,把一些胆小者的胆子给练大了。而撤销廉政账户,其实就是断了腐败官员见风使舵的避难退路。

  首先是廉政账户的这种靠党员干部自觉自律的廉政方式,实际收效有限。与官员腐败动辄上千万、甚至逾亿的“海口”相比,廉政账户里的“收”,与官员腐败收受的“得”,完全不在一个正常的数值范围。其次是“我不要”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党纪国法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而这个账户的存在,反而给行贿犯罪行为留足了面子,也给党员干部规避党纪国法的惩处,留下了弹性空间。

  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斗争,已经给党员干部做足了规矩,“我不要”正在被“不能要”、“不敢要”的制度笼子所代替,因此,廉政账户反而与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不搭调。它的存在,反而显现出“双重标准”的嫌疑,群众有意见,执纪有难度。

  当面拒绝非法所得,是党员干部立得正、过得硬的基本素养。全国多省份取消廉政账户,不是对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放松了,而是斩断了一些党员干部在利益诱惑面前的幻想空间,是把党纪国法真正挺在了每个党员干部的最前面。它传递了党纪国法对于党员干部更趋收紧的信息,以及对于制度笼子的高度自信。

  没有廉政账户的反腐防腐,实际上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是将来被发现有经济问题时,不再有向廉政账户交过多少卡、打过多少钱的表功赎罪机会;是党纪国法的高压线面前,必须以更加透明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党性与法律意识的定力。

  撤销廉政账户,其实是撤除了官员一旦发生腐败,党纪国法之外,客观上留给这一部分官员保全官位、“洗白”自己的机会。但是同时,这扇门关上之后,官员面对的诱惑之窗却是永远开着的。因此,一方面更加严厉地考验着官员遵纪守法的定力,另一方面也更加考验着反腐笼子的“法力”。

  廉政账户,最终应该由党纪国法的制度笼子让它寿终正寝。全国各地,应该视制度笼子的可靠程度来确定撤销廉政账户的时间,筑牢一个,撤销一个。既不要像当初设立时民众叫好就一窝蜂设立,也不要因为今天民众反过来叫好就一窝蜂撤销。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撤的是账户,挑的是更重的担子。倘若侥幸于官员的退路断了,却斩不断腐败官员伸手的“钱途”,这个账户的建与不建、撤与不撤,对于整个反腐的结果、对于民众的期待,就没有任何作用和意义。

标签: 廉政账户;党员干部;官员;退路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