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问题官员何以沉醉于“比烂”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张松超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8月24日 11:02:06

更多

越是认为“小贪不是事儿”,就越容易击溃自己的“拒腐防线”,最终越陷越深。对“先查事大的”的这种回应暴露出的反腐认知误区,需要反思和纠偏。

  问题官员被查时有什么反应?近日,媒体在盘点时提到了广东省国资委原主任刘富才,他存在未向组织报告擅自出国等多项违纪问题。面对省纪委下达的“最后通牒”,他却说出了这样的话,“我当这么大的官,你们要调查的那些事都不叫事,要查,每个人都有事,比我事大的也有,纪委该先查他们才是。”(中国新闻网8月23日)

  不管是落马官员的忏悔录,还是问题官员被查时的反应,仔细推敲其话语逻辑,都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官员群体对反腐的认知问题。从刘富才被查时的回应看,仅上面短短的一句话就表达出了相当丰富的信息,反映了不少官员对反腐工作的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给一个群体定性。“要查,每个人都有事”,隐含的逻辑是官员做到厅级及以上的位置,就一定是“不干净”的。其实,不管级别高低,腐败都与绝对的权力有关,而不是位置。而且,在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党员干部已是少数。自己被查还要给一个群体贴标签,注定不会赢得同情。

  误区之二是认为“小贪不怕,少拿没事”。某些官员似乎认为自己达到了一定级别,有些违纪问题就“不叫事儿”。应看到,“勿以恶小而为之”,有多少官员的堕落,都是从小贪开始的呢?越是认为“小贪不是事儿”,就越容易击溃自己的“拒腐防线”,最终越陷越深。

  误区之三是面对错误不知反思,反倒沉醉于“比烂”的思维中。“比我事大的也有,纪委该先查他们才是。”在他看来,反腐似乎必须要先查出有问题的大官,这明显是对反腐工作的误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强调要“老虎”和“苍蝇”一起打,反腐一向是根据党纪和国法,而不是问题的严重性。这种“比烂”的思维要不得。

  误区之四是将自己被查的原因归咎于运气差,甚至是认为被“选择性反腐”了。如果自己被纪委调查时,觉得很冤屈、不服气,就不能从根本上反思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这样的归咎,显然有侥幸心理在作祟,并没有认识到反腐的高压线碰不得。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反腐工作这样说:“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党员干部都应该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内涵,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心存一丝侥幸。对“先查事大的”的这种回应暴露出的反腐认知误区,需要反思和纠偏。

标签: 误区;官员;纪委;党员干部;违纪问题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