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90后成徐玉玉案嫌犯值得深思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练洪洋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8月29日 09:01:23

更多

90后成为徐玉玉案疑犯主角,并不能因此对这一群体贴标签,但却足以警示社会,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愈行愈近,不容忽视。

  90后成为徐玉玉案疑犯主角,并不能因此对这一群体贴标签,但却足以警示社会,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愈行愈近,不容忽视。

  央视记者昨日从福建警方获悉,山东临沂徐玉玉案件中,A级通缉令最后一名嫌疑人郑贤聪投案自首,全部涉案嫌疑人悉数到案。

  “一个诈骗电话引起的命案”之所以引发社会如此广泛、持续关注,公安部甚至还动用了A级通缉令,一为花季少女的不幸遭遇而唏嘘,二为个人信息泄露、电信诈骗之猖獗而愤慨。套用过去的说法,对这种犯罪就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好在公安部门神勇,把那些天良丧尽的狂徒悉数缉拿归案,将还徐玉玉一个公道。

  6个疑犯刚刚落网,公安机关还没有透露更多案情,不过,就已披露的疑犯信息,足以让人惊诧并沉思。从公安部8月26日所发布的A级通缉令中可见,3名犯罪嫌疑人陈文辉、熊超、郑贤聪,分别出生于1994年12月10日、1997年10月28日、1990年1月25日,皆为90后。其中,年龄最小的熊超才19岁,仅比受害者徐玉玉大一岁!90后骗90后,“相煎”何急!

  同为90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孩子没有沿着社会为大多数孩子预设的轨道——从中学到大学、从毕业到就业——往前走,而是滑向一条暗黑之道,走上不归路?从犯罪行为学角度看,犯罪行为是行为人主观意识对客观环境的挑衅,行为人往往具有反社会人格,主观绝对是第一位的,否则不足以解释徐玉玉选择上大学,熊超则是另一种选择。但是,人毕竟是群体动物,有着鲜明的群体特征,犯罪亦然。

  从年龄维度,他们同属90后,具有年代特点。资料显示,90后是典型的“网络一代”,在互联网文化中成长起来。90后犯罪,有明显的网络印记,比如:成因大多与接触网络不良信息有关,犯罪行为多半与网络有关(网络诈骗等),犯罪联络手段多以网络即时通信工具为主,司法机关将这种犯罪模式命名为“网络邀约式犯罪”。从地域维度,他们多数来自同一个地方:福建安溪。据8月22日《法制日报》报道,安溪是全国最早出现电信诈骗犯罪的地区之一。在前几年短信诈骗高峰期,安溪境内一天发出的手机短信可达上百万条之多。在这种不正常氛围中,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稍不注意就可能“行差踏错”,掉进泥潭里。

  即使90后,也都进入16岁~26岁的年龄段,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了。司法部门在与犯罪分子作斗争——譬如,针对电信网络犯罪跨区域非接触式特点,不断创新侦查打击方式,建立科学组织指挥、快速接警止付、集中研判侦查、高效打击处理的工作新机制,把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有更多、更深思考。

  面对愈演愈烈的电信诈骗等各类网络犯罪,如何才能实现较低成本、较高效率的管控?在个人信息泄露方面,骗子握有的信息越多,受害人就越容易就范,如何才能铲除围绕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在预防90后乃至00后犯罪问题上,我们是否还有更多、更有针对性的办法?在网络时代,家庭教育特别是父母对年轻人的影响逐渐式微、同龄人影响则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外界如何干预,才能确保青少年成长有一个健康环境?这些都是摆在家长、学校、社会面前的沉重话题。

  90后成为徐玉玉案疑犯主角,并不能因此对这一群体贴标签,但却足以警示社会,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愈行愈近,不容忽视。


标签: 疑犯;犯罪;网络;电信诈骗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