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借用外资”假招商让谁汗颜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张立    责任编辑 金晨
2016年09月16日 07:19:22

更多

江苏淮安正在审理的一起刑事犯罪案件,揭开了一些基层地方政府“招商作假”的链条。造假再真,也没让相关地方受益,终将会被群众所唾弃。

  作者:张 立

  江苏淮安正在审理的一起刑事犯罪案件,揭开了一些基层地方政府“招商作假”的链条。随着公安机关的深入调查,一个涉及金额近30亿元人民币的地方基层政府招商引资作假“利益链”渐渐浮出水面。澎湃新闻2016年9月初从该案的相关卷宗材料中发现,面临招商引资成为地方各级政府重要考核指标的激烈竞争和压力,一些基层政府为了完成上级“分解”下来的任务,不惜通过“借用外资”的方式,来“实现”招商引资指标。(9月14日 澎湃新闻)

  一场几乎囊括了淮安市所有区县、乡镇的假招商,在“借用外资”的手段下得以顺利上演。这场官方在下面操作、中介充当掮客和马前卒的招商“双簧”,演得可谓是风生水起、真假难辨,“政绩”也做得排在地区前列。然而,通过“借用外资”的手段搞出来的所谓招商引资,既没有创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没有促成经济转型,反而在政府和商家之间形成的不正当的官商关系,扭曲了经济发展的正常发展环境,令人深思。

  在这场骗局推动下,真正招到商的有的只有5000万美元,离上级定下的任务相去甚远,然而,在借用外资的包装下,在一个乡镇都涌现出了招商引资数千万美元的招商大户。一个乡镇如此,一个区县如此,近30亿元的招商骗局最终成形,但很快又被戳穿,还是外汇监管部门的主动履职。倘若这起案件仍然延续下去,受伤害的,恐怕还是这些数字造假的乡镇、区县,而受益于此的,恐怕只能是“数字出干部”这一个情况了。

  经济发展,既靠招商引资,也靠经济发展转型,既靠外部力量推动,也靠内生力量培育,关键还是相关地方对企业的吸引力有多大。招商引资,在注重经济发展总量的粗放发展模式下,在唯GDP为中心的旧有思路下,借外资充招商,总有会为完成任务而造假的无奈,实则是一些地方在发展思路上被GDP绑架在一起,最后沦落到招商造假的地步。倘若把这场造假招商划分出主次违法行为者,淮安相应的地方政府当之无愧的应该是主要责任者。他们既是主动推动者,也是陷于责任层层分解的被动者。

  借用外资招商,已经突破了招商的范围,而涉嫌工作上的造假,违反关于外资、外汇的法律法规。然而,在对这场“借用外资”的假招商审判来看,中介无一例外的成为唯一的替罪羊。应该承认,在假招商中,中介确实发挥了作用,成为假招商能够发生的重要力量,但相关的地方政府,上至淮安市,下至县乡镇,这些地方的行政负责人,是不是也应该被问问责,是不是也该弄清楚他们的法律责任?

  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繁荣程度,看重的是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软硬条件,绝非一时之功。为了数字繁荣而“借用外资”招商,欺骗的是上级政府,却蒙骗不了经济发展的实效。倘若相关部门真的到这些所谓的招商引资强县、强区、优秀乡镇走访一番,看看有没有新建厂房,有没有新的生产车间,科技投入,有没有配套的园区服务保障,这些所谓的经济总量的泡沫、幻影就会不戳自破了。但是,谁会愿意呢?

  唯GDP是瞻造就了一些“数字干部”,扭曲了经济发展形态,没有真正的受益者。“借用外资”招商的泡沫已经被捅破,让人感到震惊之余,更需要反思一些地方大棒一挥的GDP目标制定者,是否考虑到了地方发展承受力和发展潜力,是否真正促进了地方的转型发展,不仅包括经济转型,也是否实现了地方政府服务转型呢?造假再真,也没让相关地方受益,终将会被群众所唾弃。(张立)

标签: 招商;外资;招商引资;造假;地方政府;经济转型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