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孩子“触网”早 家长惹的“祸”?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夏振彬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9月27日 13:44:08

更多

广州日报:孩子“触网”早家长惹的“祸”?如何让网络成为儿童成长的帮手、助手和工具,让网络服务于孩子的成长,家长也务必跟上时代的脚步,补上这门课程。


  如何让网络成为儿童成长的帮手、助手和工具,让网络服务于孩子的成长,家长也务必跟上时代的脚步,补上这门课程。

  作为一个“80后”,记得小时候能吃包辣条、嚼个冰棍、看本漫画就觉得特别高大上了。如今的孩子呢?看手机,玩平板电脑,打网络游戏,各种高端装备无所不通——对比“别人”的童年,真是让人唏嘘感慨。

  这种新媒介接触,已经有多普遍?日前,国内首份儿童网络安全研究报告出炉。研究发现,新媒介在儿童中的渗透率远超大人想象,早在幼儿园时期(3~6岁),孩子的手机接触率就达到91.8%,平板电脑的接触率为83.4%;到了9岁10岁时,孩子已经成了和大人差不多的小用户;再到初中,他们的数字化技能已经足够把父母“拍在沙滩上”。

  网络时代,孩子的童年也必然要打上时代的烙印,这不可避免,也难以扭转。但关于儿童“触网”,还是引发了公众的诸多忧虑。

  首先,低龄化以及“屏奴”涌现。当前,智能终端几乎已经成了养娃的标配,成了童年“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至于不少3岁以下的幼儿都成了“小网虫”。而由此产生的游戏痴迷、眼睛近视、影响身体发育等问题也越来越多。

  其次则是网络安全。当前,很多孩子已经把玩网游、聊天、看视频等当成了每天主要的娱乐方式,可网络是把“双刃剑”,其中也暗藏着很多隐患,比如网络暴力、色情信息、隐私泄露等等。在隐私保护方面,有调查显示,当被问及“如果在网上要你填真实资料,你会怎么办”时,只有32.5%的孩子会先询问父母意见,而直接填写的比例之大让大人吃惊。

  其实,不论是上网习惯还是网络隐患,家长都难辞其咎。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懂得如何爱孩子。很多家长争相为子女配备电子设备,并将其视为爱的表现,对其痴迷上网也表现出惊人的理解和“大度”。另一方面,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大人本身就是“屏奴”,在孩子面前也乐在其中、不能自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兴趣和习惯。此外关于网络安全,不少家长也没能尽职尽责。根据报告,很多家长“心真大”,有一半父母没有在QQ、微信、微博上成为孩子的好友,超六成家长没有筛选应用程序,也不约定玩的时间和内容。

  对于孩子“触网”的种种忧虑,我们没必要谈网色变,但也不能听之任之。如何让网络成为儿童成长的帮手、助手和工具,让网络服务于孩子的成长,家长也务必跟上时代的脚步,补上这门课程。此外,正如英国规定学龄儿童接受网络安全教育、美国要求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一样,国内对此也不妨及早起步和尝试。 (夏振彬)

 

标签: 孩子;家长;网络安全;儿童成长;手机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