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与其为孩子阅读划界,不如一起读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评论员 戎国强    责任编辑 金斌
2016年09月28日 09:10:26

更多

要求作品不涉及人性的负面内容,这种心态是长久以来“文以载道”主导阅读的结果。文以载道不能完全否定,但忽略“文以载美”,不能不说是一种偏狭、失衡的阅读心理。

  这几天,儿童阅读又成了人们讨论、争议的热点。引发讨论的 ,是9月26日《中国青年报》刊登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的文章《“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

  读了一些讨论文章后觉得,成人视野里的儿童阅读生态是不完整的,成人在关注儿童阅读时,所取视角不无片面、偏颇;思维方式不无单一、绝对的倾向。这些问题表明,一些成年人在讨论儿童阅读时,忽略了对自身阅读的检讨、反省;成人自身的阅读也需要改善、提升,如此,方能履行好作为家长、教育者的责任。

  秦春华给六岁女儿讲故事,经妻子提醒,发现充满计谋的三国故事不过是提倡“骗来骗去”,不适合自己的女儿,并进而得出“四大名著“不适合儿童阅读的结论。六岁孩子读三国确实早了点,但是十二岁的孩子读呢?十二岁也是儿童,但其心智的发育已非六岁儿童可比。谈儿童阅读,没有分层、分级意识,讨论就没有针对性,真正的问题也不易凸显出来。

  所谓“骗来骗去”,其实是儿童读物内容的价值观问题。秦春华对儿童读物提出了三点要求,其中第三点是“价值观要积极正向。孩子的心灵成长需要得到引导和保护。要尽可能多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爱与良善、正直、诚实、负责任、独立、勇敢以及人性的光辉与伟大,等等”。这种心理太好理解了。家长总希望孩子只接触”正面“、”正确“的事物,希望孩子的精神世界是纯洁、纯净的。

  但是,良善、正直、诚实、负责任等优良品质,是从现实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而现实的人性是复杂、多样的,充满矛盾冲突的。如果有作家按照“尽可能少让孩子去接触虚伪、阴险、狡诈、欺骗等人性中丑恶的一面”这个要求写出作品来 ,孩子就没有办法明白:良善、正直、诚实这些优良品质是如何产生的。要求儿童文学作品不涉及人性之恶,作品就无法表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冲突,这不等于取消儿童文学了吗?

  要求作品不能涉及人性的负面内容,以为孩子一接触作品中负面的内容就会“学坏”,这是既不懂作品,也不懂孩子。作品中的负面内容对孩子是可能产生负面作用的,但是,好的、负责任的作家不可能以欣赏的 、提倡的态度来表现负面内容,他或她在表现善恶冲突时,会给作品注入自身的人格力量、道义力量;这种力量会在读者内心转换为审美判断,激发、唤醒读者对真善美的 追求与向往,对假恶丑的鄙视、唾弃。

  要求作品不涉及人性的负面内容,这种心态是长久以来“文以载道”主导阅读的结果。文以载道不能完全否定,但忽略“文以载美”,不能不说是一种偏狭、失衡的阅读心理。要克服这种偏狭、失衡,要想指导孩子的阅读,有一个办法:向孩子学习。大量事实证明,孩子未必像成人所想的那样简单,孩子内心的复杂会让你大吃一惊。你以为他或她不懂的东西他们早就知道了。与其成年人聚在一起商量让孩子读什么,不如和孩子一起读点什么;与孩子平等讨论、充分交流,是最好的 “指导”。孩子会告诉我们很多东西。

标签: 儿童阅读;四大名著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