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城管的“委屈奖”为何没人愿领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刘雪松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10月12日 06:15:48

更多

天底下最不愿意领的奖,大概要属四川绵竹市城管设立的“委屈奖”。

  天底下最不愿意领的奖,大概要属四川绵竹市城管设立的“委屈奖”。钱不多,最高也就200元,还必须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队员才能领。挑明了,这不是荣誉,而是安慰。

  其实从法治社会的严格意义来说,“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并不是真正有法治素养的表现。当然这不是说凡事都得以牙还牙,而是说明,这种鼓励的方式,客观上造成的结果是不按法治的套路出牌。但是在中国,城管这个角色,相对来说显得特别一些。原因就是城管自身的角色定位、规范到位问题没解决,这就意味着,城管摊给百姓的牌,百姓认为你牌上的“大王”“小王”是自己画画上去的。这应该是城管执法,到今天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与民冲突的关键所在。

  毫无疑问,绵竹的“委屈奖”是充满善意的,这份心意,城管队员不愿领、不想领,老百姓应该用心去领这份情。怕只怕不愿领这“委屈奖”的城管队员,在这份奖励面前依然觉得“委屈”,觉得上级机构在压制他们的人性、不给他们撑腰,并且因为看不到从根本上抚平心中“委屈”的希望在哪儿,所以将怒气转嫁给被执法的百姓。

  实际上反过来,受了委屈的城管,有奖领也算不错了,老百姓中被城管打了骂了受了委屈的,心更酸。这一点,城管队员可能更需要将心比心。无数案例证明,在城管与百姓的冲突之中,相对来说百姓被打被骂的比例,要高于城管。所以,“委屈奖”作为安抚城管队员情绪的权宜之计,是无法根治城管与百姓这个百治不愈的社会之病的。这个大病找不到良方,“委屈奖”就只能是张一厢情愿的狗皮膏药,连镇痛的效果都起不到。因此从根本上,还是需要解决城管这支新兴队伍的角色定位与执法权限、执法界限问题,并且这些定位与界限,能够既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又着眼城市管理的未来,从而被广大民众所广泛接受。在此基础上,再来讲要不要受“委屈”、该不该忍“委屈”的事情。

  理论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城管执法,只要坚持正确、坚持标准,它的工作就没有委屈可言,也不需要“忍受”被打被骂这样明显属于违法行为的委屈。对于警察来说,如果执法过程中遭遇殴打,这就意味着袭警、意味着妨碍执法。因此,依法保护自己的安全、保证执法过程的顺利进行,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为什么到了城管执法过程中,反过来就变成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关键还是执法的底气不足、规范不明、群众不服。

  城管的角色出现在中国,已经有些年日了,但似乎,整个队伍的执法规范、职能定位,都还处在没完没了的摸石头过河当中,城管队员和老百姓,似乎都看不到岸在哪儿。这可能与没有一个垂直的管理机构、各地各赋权力的随意性有关。中国城管执法,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消除执法冲突双方都有的委屈感问题,而不是被打被骂的觉得委屈,打人骂人的也觉得委屈。在这个根本性命题无解之前,各地城管最需要做的一件事,不是给“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队员颁奖,而是鼓励队员必须做到在所有执法过程中,不出手打人,不张嘴骂人。真要被打被骂了,反而倒是应该按法律赋予的权利办。

  

标签: 城管;城管队员;委屈奖;百姓;执法过程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