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不会死,共享经济更不会
来源:红网
作者:佘宗明 责任编辑
冯一伦
2016年10月16日 10:52:59
近来,滴滴已死”“共享经济已破产”等论调,就在自媒体、朋友圈上流布甚广。共享经济作为中国新经济爆发的极佳样本,不会被唱衰的声音一唱即衰,其蓬勃生命力也非某些舆论或政策“画地为牢”所能框住的。
这年头,“XX已死”俨然成了所谓预言家们的招牌话术。近来,“滴滴已死”“共享经济已破产”等论调,就在自媒体、朋友圈上流布甚广。这些论调将网约车模式及共享经济兴起说成“泡沫”,声称它已到了濒临破灭的拐点。
在比尔·盖茨夕惕若厉地表示“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任正非自警“华为明天就会死亡”的背景下,给互联网企业敲警钟,激发其危机感,本无可厚非。但警钟归警钟,故作高人状地拽着唱衰论调,给滴滴和共享经济“判死刑”,显然已溢出敲警钟的范畴,其不着调程度,比鲁迅讲到的在婴儿出生现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的伪预言更甚。
知名经济学家罗宾·蔡斯在其著作《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里有个著名论断:经济世界将彻底被“共享”改变。他说,与其拥有一部车100%的使用权而只使用其1%,不如让成本和使用率更为匹配。包括网约车在内的共享经济新业态近年来蔚为兴盛,成为新经济的典型表征,就印证了其判断。也正是意识到这个大趋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新经济”写入,李克强总理作报告时还强调,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
而作为共享经济典型的滴滴,之所以能在搭上“互联网+”顺风车后获得指数级成长,一跃成为世界最大共享经济平台,原因也在于,它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窗口,在衣食住行等民生刚需领域中找到互联网改造出行的缺口后,以出租车打车痛点契入。通过司乘信息精准匹配,对闲置出行资源和民众受困于出行难的出行需求加以撮合,是其重要特征。到头来,它在着力解决出行难题的同时,也对出行平台商业逻辑进行了革命性塑造。本质上,其发展步调与“互联网+”2.0、双创、新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蕴诉求是同声共气、同频共振的。
眼下有些人叫嚣“滴滴已死”“共享经济不行了”,并指其为泡沫。是的,当下互联网经济中确有不少泡沫,如某些P2P行业乱象包括众筹买房等。但将移动出行平台的壮大、共享经济的兴盛想当然地视作泡沫,却是种认知偏差,也是缺乏有效论证的逻辑谬误。
就拿那些认为“滴滴已死”者来说,他们秉持的依据无非几点:首先,滴滴等此前其实是以补贴大战来获取海量用户的,其供需是围绕补贴而展开,而不是利益互补,若取消了补贴,需求和供给难免双向萎缩,网约车市场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其次,滴滴等只是改善了叫车效率,却无法优化涵盖车辆成本、燃油费、司机工资等在内的成本结构,因为出租车公司对这些成本已控制得很到位;再者,眼下多个地方都出台了“最严”网约车新规,滴滴的轻资产模式会遭遇重创,政策环境因素就摆在那,让它很难再“享受坐而论道的惬意以及‘互联网+’的道德正确”。
但这些很难站住脚:说网约车市场是补贴“喂养”起来的,也许不懂移动互联网时代细分领域竞争和发展的规律——为抢占用户依赖的服务入口,那些细分行业里的竞争者起初必须抢占市场份额,因而烧钱补贴难以避免,这也是其阶段性特征。到了份额积累已完成后,网约车平台也会摆脱边烧钱边“摊大饼”的思路,哪怕已触顶的用户需求会缩水,也会形成相对稳定的存量市场,对该市场深耕、挖潜,提升单个用户的APRU值,依旧大有空间。
认为滴滴等没优化打车成本结构,也经不起推敲:滴滴快车、顺风车等产品线对车辆闲置资源利用的特征明显,这也是一种降低行车成本的方式;而传统出租车的成本中囊括了“份子钱”、经营权使用费等,并未达到最优化。对用户而言,还有个更重要的“成本”不容忽略,那就是服务质量与打车的便利度。
至于地方版网约车新规,确实对网约车行业冲击不小。用非合理限制和标准去悬空流于街巷的网约车,本就有“削足适履”之嫌,此前国家层面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采取“统分结合、地方事权”原则,是方便地方城市因地制宜,而非重拾出租车式管理。如今针对那些“最严”的地方规定,李克强总理也表态“网约车政策会要求有关城市进行研究”。在此背景下,不追溯“履不合适”的问题,反而斥责“脚长得不合理”,确定不是舍本逐末?
本质上,滴滴模式的很多特征也映射着共享经济的特质:尽管其司机组成是“专职+兼职”,但绝大部分是兼职,这有数据可证——滴滴去年10月曾发布数据,旗下司机75%为兼职,他们日接单数小于4单,全国交通运输发展统计公报也显示,职业司机(的哥)每天运输80人次,但专车司机中,每天接单超过10次的人数不到总人数的3%;其创新具有WE众协同、交互共享的特点。这类新生物,给人们出行带来的便利是看得见的,故而也承接了广泛的民意期许。
从社会意义而言,包括它在内的共享经济,是与技术进步相伴生的。其进步之处,不止于工具变革本身,更是引发社会行为方式与商业生态的联动变化。用某些技术观察者的话来说,网约车平台的深远意义,在于颠覆性改变了用户与传统出租车之间的社会关系模型,改变了视线决定范围的打车场景。这类技术进步一旦启动,就非那些壁垒所能阻挡,因为大势不可逆。
中国需要新经济。共享经济作为中国新经济爆发的极佳样本,不会被唱衰的声音一唱即衰,其蓬勃生命力也非某些舆论或政策“画地为牢”所能框住的。
标签: 网约车;共享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