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史诗,提升红色文化自信
——“接力长征”系列评论之一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王玉宝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10月17日 08:01:25
提升红色文化自信,应孕育出“一位普通年轻人真诚谈论他对革命先辈奉献牺牲精神的憧憬时,也能受到欣赏和祝福”的社会氛围。
身患癌症的周恩来,在做完最后一次手术后,让邓颖超找来《长征组歌》的唱片,在熟悉的旋律中与病魔相搏。
曾写出《红星照耀中国》的斯诺,以未能亲自走上长征路为终生遗憾。
美国时代出版公司的《人类1000年》一书,把长征列为公元1000年至2000年之间,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件重要事件之一。
80年后的今天,硝烟在华夏大地遁去。当年积贫积弱的中国,走向了富强。更重要的,与纷繁世界的接触中,中国人的观念更加多样。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看待革命先辈们的付出?
长征精神,对于中国的民族精神转型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一种艰苦奋斗、坚定理想、牺牲奉献精神。在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中,它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共同构成一种饱含红色特征的革命文化。这种红色文化,有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指导,不仅铸造了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也改造了知识分子乃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空间。
长征精神,对于治疗人类的时代病提供了有益启示。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从来没有那么多国家里的人,感到精神上如此空虚与沉沦”。对于这种由个人主义走向偏激和资本主义矛盾发展所带来的时代病,包括长征精神在内的红色文化所张扬的那种阳刚正气,为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而牺牲的品格,无疑提供了启示方向。80年来,不同种族和文化中的人们,频繁向长征致敬,正说明长征精神不仅是民族语言,也是世界语言,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高峰,也是全人类的精神丰碑。
怀揣着这样一颗宝贵精神珍珠,我们理应自信满满。确实,从总体上讲,长征精神从未离我们远去。不过,一种文化精神的现实生命力,不仅要看它在历史教科书中的地位,也要看它在普通人群中的现实影响。
一个显著的进步是,今天的中国,更加注重个体权益。这无可厚非。然而,如果大众文化被极端个人主义裹挟,那么人们谈论崇尚奋斗和牺牲的红色文化,可能就不再那么有底气。君不见,一些崇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可以接受明哲保身,甚至可以接受贪腐,却独独对红色文化嗤之以鼻。更有甚者,想方设法诋毁长征史实和革命英雄。这实际是对人类珍贵精神的不公,对本民族伟大文化创造的无知,更是文化自信的缺失。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可见,文化自信对中国真正站起来、实现新跨越,具有重大意义。而要真正让红色文化成为支撑文化自信的重要一极,最起码要孕育出这样的社会氛围——当一位普通的年轻人,真诚地谈论他对革命先辈的奉献牺牲精神的憧憬时,他不用担心被周围人投以异样目光,而是受到欣赏和祝福。就个体的价值选择而言,你我可以选择为个人权益而奋斗,但这个社会永不应该授予犬儒主义踩踏人类最高贵的奉献牺牲精神的权力。
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厚度,决定其现实历史的高度。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重温中国的“奥德赛”史诗,在触摸历史中弥补时代精神的苍白,增强全民族对红色文化的集体心理认同,让红色文化的血脉流淌在中国的新生代。
标签: 红色文化;长征精神;文化;革命先辈;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