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没想到打骚扰电话会被拘留”说明啥

来源:深圳新闻网
作者:晶报社论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10月24日 09:09:19

更多

近日,在深圳CID的牵头组织下,深圳警方重拳出击,展开大规模的集中打击整治骚扰信息行动,清查了18家涉嫌违法犯罪的公司。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行动中,深圳警方首次对拨打骚扰电话的公司营销人员进行了治安拘留。

  近日,在深圳CID的牵头组织下,深圳警方重拳出击,展开大规模的集中打击整治骚扰信息行动,清查了18家涉嫌违法犯罪的公司。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行动中,深圳警方首次对拨打骚扰电话的公司营销人员进行了治安拘留。

  某期货原油投资公司话务营销员陈某因散布他人隐私被拘留后说,“我做了一年多了,每天要打一两百个电话。打骚扰电话是不好,但压根儿没想到会这么严重,会受到这种处罚”——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一句“没想到”,正是骚扰电话如此猖獗、无孔不入而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起诈骗电话,骚扰电话是个更广泛的概念。骚扰电话可能是个诈骗电话,也可能只是一个商业推广电话,也因此,在这样一个手机已成为“人体器官”一部分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骚扰电话受害者较之诈骗电话受害者,是个更为庞大的人群。它虽然未必给受害者带来具体的财产损失,但它对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的践踏和侵害一点也不容忽视。

  “手机变手雷”的流行词似乎就是专为骚扰电话而诞生的。那些被骚扰电话无端摧毁的睡眠,以及那么多似乎永远无法清除干净的垃圾短信,让人对这颗“手雷”抓狂不已。很多人看到陌生来电时,“接还是不接”往往成为哈姆雷特式的困扰:接,可能中招;不接,可能错过重要电话。有些人不堪骚扰,对陌生电话干脆一概拒绝,但常常要付出代价……骚扰电话不但扰乱了人们的生活秩序,也在一点点蚕食现代人本来就不牢靠的互信基座。

  但是,骚扰电话横行这么久,却似乎不见有人被告上法庭,也很少有人因此而受到什么惩罚——受害者较少从权利的高度来看待这一社会“公害”;而在那些“电话推销”者眼里,自己不偷不抢,打几个电话根本不算个事,正如两年前被告姚某因泄露80万条个人信息被判刑20个月,却认为量刑过重,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

  我们需要藉此强调、传递这样一种常识:每个人都有不被无端打扰的神圣权利,谁侵犯了这样一种权利,就是违法。在新加坡,不论时间、地点或媒介,为他人造成不安和困扰的骚扰行为都将被视为违法。在现实世界不被接受的行为,也不会因为发生在网络世界而变得可以接受。早在2012年,新加坡国会就通过了个人信息保护法案,禁止向个人发送市场推广类短信等垃圾信息,违法发送垃圾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可能会被重罚100万新元(约合500万元人民币),每条最高1万新元。这样的重治之举,所对应的就是对个人权益的看重。

  这应当也就是深圳开展集中打击整治骚扰信息行动,并对电话骚扰者首次予以拘留的价值所在。骚扰电话问题之所以被频频曝光但大多不了了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未能“宜将剩勇追穷寇”,常常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深圳警方这种动真格的态度,相信会逐渐让违法者从“没想到”变成不敢随意触碰那通电的法令。

标签: 电话;深圳警方;诈骗电话;受害者;手雷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