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在“长征路”上感悟历史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朱 利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10月25日 07:32:09

更多

重走长征路不是再现长征路,而是为了循着先辈们的精神前进,在苦难与辉煌中探寻新长征力量。”新时代的长征路上,需要代代赓续长征精神、不忘初心,渡过前方数不尽的“大江大河”,越过茫茫无际的“雪山草地”。


 “在动荡不定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这是第二次读《苦难辉煌》。而每一次,都仿佛看到了一幅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全景图,当然,最耀眼的,正是长征。

 追问命运、呼唤英雄主义,深感震撼的不止中国作家。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上世纪80年代重走了一遍长征路,写成《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他始终相信“只有亲身走过这段路程的人才能以现实主义的方式描绘出长征中的战斗和艰难困苦”“只有到实地旅行才能感受到毛泽东及其男女战士所经受的艰难困苦”。

 两万五千里,转战大半个中国,中国工农红军面对几十倍于己的敌人的围追堵截,翻越险峻的沟壑,穿过雪山草地,横渡几十条河流。在中外作家笔下,这场远征产生了跨越国界的震撼。他们都感叹其中的牺牲和苦难:红一方面军出发时约有86000余人,只有6000多人抵达陕北;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受伤被俘,乘敌不备时强忍剧痛用手撕开腹部的伤口,绞断肠子,英勇就义;红四团一营二连连长廖大珠带领21勇士背挎马刀、腰缠手榴弹,踏着仅有的13根铁链,舍生忘死飞夺泸定桥……这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让我思考:这究竟是怎样的历程?

 “这是一次充满了集体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和希望的举世无双的行动。”前不久,带着书中的评价,我有幸踏上了长征路的一段——湖南。

 我们重走长征路,是在感悟历史、寻访英雄、汲取精神;而当时,谁也不知道迈出第一步后却是一走两万五千里。在桑植,民歌“媳妇快起来,门口挂盏灯。照在大路上,同志好行军”表达了战士与群众的鱼水情,贺龙部队带上乡亲们送的草鞋和干粮,从这里出发;红军血战湘江后该向何处去,恭城书院的小会议桌上至今还留有当时激烈争论的印记。而现在,“不带群众富、不是好干部”,老区干部们面对贫困,敢打敢拼,又像极了80多年前的红军战士。

 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那段历史,长征中的苦难绝不是路线图、沙盘模型和复原场景就可以展现的。走在长征路上,置身于革命先辈们曾战斗过的地方,常发现即使“身在此处”,也很难体会到当年红军战士的苦难。索尔兹伯里一再强调的“亲身走过”“实地旅行”,仿佛失效了。为什么?重走长征路不是再现长征路,而是为了循着先辈们的精神走在新的时代之路上,是要追寻伟大的长征精神,汲取新的长征力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的中国,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由一段又一段“自己的长征路”组成。在湖南革命老区寻访时发现,即便自然条件恶劣,脱贫任务繁重,当地干部、村民也没有向贫困低头,在共同努力下,把电商引进来、把特色产品卖出去,他们血液里流淌着的红色基因,传承着不屈不挠的红色精神,让波澜壮阔的历史与伟大的时代梦想在此交汇。

 索尔兹伯里说,“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新时代的长征路上,需要代代赓续长征精神、不忘初心,渡过前方数不尽的“大江大河”,越过茫茫无际的“雪山草地”。

标签: 长征路;长征;索尔兹伯里;长征精神;红军战士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