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舌尖上的大数据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余建斌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10月29日 06:33:06

更多

在厘定隐私边界和商业使用规范的前提下,大数据正在为各行各业带来“化学反应”。用好大数据,正是“互联网+”在传统产业中深层次应用的绝佳“入口”。

  世界知名的法国美食榜单《米其林指南》前不久第一次来到中国大陆,在首站上海发布了“2017上海版”,给本地餐厅排了一下“座次”。

  以往,许多美食爱好者会根据推荐指南按图索骥,但这次米其林的上海美食指南似乎并没有得到太多认同。比如,让一些人感到“难以置信”的是,上海餐厅数以万计,但获得米其林三星评价“出类拔萃,值得专程前往”的只有一家;而获推荐的餐厅中,不少被上海本地人视为“大路货”。

  与米其林的推荐相比,人们似乎更相信消费者自己的投票“排行”。譬如被评为“米其林三星”的这家上海餐厅,在“大众点评”APP上的消费者总评价是4颗半星,并非特别出类拔萃,类似口碑的餐厅也非个别。有网友如此评论:“与其让‘米其林先生’评价上海的餐厅,还不如让大众自己来点评。”

  其实,东西好不好吃,只有自己的舌头知道,但刀工、厨艺是否精湛,食材、用料是否讲究,烹调手艺是否高超,也使得味道确实有高下之分,因此口碑传播对于饮食行业确实至关重要。凭借一批高水平大厨、美食家等人士的品评,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这是《米其林指南》100多年来依然有市场的原因。但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大众口碑通过社交网络工具的叠加、积累,以大数据的形式出现后,在广度和精准度上更符合人们心目中口碑的特征。因而与其说是“米其林”碰到了大众口碑的“搅局”,不如说是传统的行业模式遇到大数据后产生了尴尬。

  以饮食行业为例,大数据所产生的效应,比单纯的口碑效应还提高了几个维度,它能够反映消费者需求趋势,为商户或行业提供供需信息。“美团点评”提供的餐饮大数据中,2015年消费者对小龙虾的关注度在4月骤升,5月触峰,6—8月保持高位;2016年,小龙虾提前捕捞、上市较早,消费需求高峰出现前移趋势。利用这个分析结果,小龙虾商户如果提早开市,就可以通过量少价高预热市场,抢占先机。同样的大数据分析发现,国内40.6%的火锅人均消费集中于50—75元,而火锅“吃货”们总体上偏好保龄球等放松型的娱乐项目。这些特征显然更有利于商家精准对接消费者。

  作为网络和数字技术结出的果实,大数据一方面深入产业、生活,可挖掘出更加精准、细分和专业的信息;另一方面,还能打通、连接跨界领域和行业,从而拓展出更丰富的内容,甚至开辟出新的领域。大数据时代,社交工具的用户数据能够形象勾勒出不同人群的喜好和个性特征:淘宝的大数据能够洞悉用户购买习惯和产业差异;腾讯安全数据可以看清哪些地区和人群是手机病毒和电信诈骗重灾区;在搜索引擎上某个时段、某个地区内“流感”关键词搜索量的飙升,也可以大致判定这个地区流行性感冒是否多发。

  在厘定隐私边界和商业使用规范的前提下,大数据正在为各行各业带来“化学反应”。用好大数据,正是“互联网+”在传统产业中深层次应用的绝佳“入口”。

  《 人民日报 》( 2016年10月28日 17 版)

标签: 米其林;餐厅;上海;龙虾; 2017上海版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