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言里安放我们的乡愁
来源:深圳新闻网
作者:李跃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11月04日 09:38:36
在我看来,深圳这个移民城市和其他城市最大的不同是,在街头很容易听到天南海北的方言,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方言集散地。
在我看来,深圳这个移民城市和其他城市最大的不同是,在街头很容易听到天南海北的方言,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方言集散地。我总是会下意识地想像某一种方言所对应的地理、民俗与风景,正是这形形色色的乡音让我感受到了大地的辽阔与丰富,体会到了世界的陌生之美。但有时也未免会想,这些习惯于与同事说普通话而与同乡说家乡话的深圳人,他们的下一代还会这样吗?未来的深圳,还会拥挤着像野生植物一样多的方言吗?
不由得想起了近来在社交媒体上流行的“蓝瘦香菇”——广西一小伙失恋后用当地方言录了段视频发到网上,其中的“蓝瘦香菇”翻译成普通话就是“难受想哭”的意思。“蓝瘦”体的走红,甚至引起了外媒的报道。这是一个有意味的文化现象。有人认为这是新时代的诗经,有人认为这是拿无聊当有趣。而我由此想到的却是一个方言保护问题,这应该不是一种太牵强的联想,如果那个广西小伙说的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不会有这样的喜剧效果吧?
事实上,除了“蓝瘦香菇”之外,近来网络上也还出现了许多用方言配音的恶搞视频,并被迅速刷屏。那种与视频场景不搭界的熟悉的乡音,给这些方言使用者带来了一种难以为外人感知的隐秘的快乐。我觉得,方言成为观赏物的背后,这种看似无厘头的方言狂欢背后,其实映照着人们与方言渐行渐远的现实,隐藏着人们害怕与方言彼此相忘的集体潜意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就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无法统计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方言,以我出生的湖南乡下为例,所谓十里不同音、五里不同俗,即使两个相邻的村子,其语言也可能存在微妙差异。但是,就像自然界不断有物种灭绝一样,方言也处于不断消失的过程之中。尤其是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人口频繁流动和城市化速度之快史无前例的时代,方言的消失速度也在加快。没有方言,我们的乡愁到哪里安放?或者说,传统乡音的消失,就是我们最大的乡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一个语种的死亡和消失,等于永远失去我们对人类思想的认知和理解的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人们已日益意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但是,作为一种数量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言保护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三年前晶报曾经报道,两个外国人绘制了一幅中国方言地图,并创办了一个叫做“乡音苑”的网站,用以记录中国方言故事。网站上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无力阻止这样的改变,但是我们希望保留住方言这份文化遗产。”说实话,这是一则令我们羞愧的新闻,对于历史文化的麻木与隔膜,不应该成为我们一种难以摆脱的宿命。
是的,我们可以不说方言了,但通过音频、影像等特定方式将方言标本保存下来、传承下去,是我们一种起码的文化责任与担当。这样,有一天,也许我们再也难以在街头听到各种版本的“蓝瘦香菇”了,但至少我们可以在某个方言博物馆里,顺着方言的手指寻找回家的路。
标签: 方言;香菇;普通话;非物质文化遗产;方言保护